潮州韩文公祠游记

白癜风初期怎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2/5590707.html

潮州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距今千年有余,是中国现存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宇,对于中华文学文化都具有巨大研究意义。

回柱三门石坊上书刻着“韩文公祠”四个字

年0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天南碑胜

从右门入,牌坊后甬道右侧,辟建近百米碑廊。从国家各级领导人和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近幅墨宝中,选幅,勒石镌刻,与祠内古碑交相辉映,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

祠堂前51级台阶象征着韩愈到潮州时的年龄正是51岁。

主祠

进入正殿的蹬道,使人一步步仰视韩愈塑像前进,令人肃然起敬。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潮人为纪念他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

宋咸平二年(公元年)在通判陈尧佐的倡导下建立韩祠。苏轼为此写下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记》,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以“昌黎”为郡望的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谥号“文”,人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

祠内石柱镌刻对联、四壁环生历代碑刻40面,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

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

祠分前后两进,后进比前进高2.5米,两侧由通廊连接。主体建筑大殿,单檐歇山顶,嵌瓷纹饰屋脊,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木构架。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肃穆端庄,融合了潮式、广式的建筑风格。

天水园

天水园中的韩公别赵子雕像,两米多高。赵德,韩愈好友、海阳进士、唐宋潮州八贤之一。韩愈赞赏赵德“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论说且排异端而尊孔子,可以为师矣。”因而推荐赵德为潮州摄海阳县尉,在韩愈被调离潮州时,赵德前來送别,二人恩义难舍,依依惜别。

侍郎阁

“吾潮导师”

年,原侍郎亭旧址又新建了“侍郎阁”(韩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称“韩侍郎”),占地平方米,系双层垂檐建筑。其下层为展览厅,上层辟为“韩愈纪念馆”,阁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1尊。

侍郎阁前韩文公的半身雕像正面对古城,好像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hj/123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