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道计划今年底前完成沥青铺设,各项配套工程计划于年3月底前完成。记者庄园摄
编者按
部门专访
市发改局局长黄涌群:
换位思考做好服务协调
推动项目建设
一个地方要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是“硬支撑”,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是发改部门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市发展和改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扎实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换位思考,做好项目服务协调是推动项目进程的最有效措施。”市发展与改革局局长黄涌群对记者说。
“我们通过建立‘清单式’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管理,量化项目推进速度。”黄涌群表示,市发改局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标准,建立“清单式”的项目管理机制。以项目为中心,建立“责任制”,包括三个层次的三级立体联动机制,即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推动解决项目存在问题;项目牵头单位责任制,对项目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的协调解决负总责;建立业主单位责任制,主动对接解决项目存在问题,及时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该局还以问题为导向,建立“清单制”,明确目标任务,并列出具体问题清单,包括责任单位、责任人;以目标为标准,建立“督查制”,加强项目督查,根据任务清单,检查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进度任务。此外,还建立完善对各县区、市直各有关单位重大项目推进情况绩效考核。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明年市发改局重中之重的工作。”谈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黄涌群表示,市发改局将在继续加强项目管理的同时,加强项目储备,做好项目规划,积极申报国家专项债券资金,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记者黄琼)
市工信局局长黄晓晖: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决策部署,市工信局牵头制订并推动出台了《潮州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关于促进潮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修订了《潮州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
黄晓晖告诉记者,接下来,市工信局将以省委“1+1+9”和市委“1+5+2”工作部署为引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市‘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四大突破”。在培育小微企业方面,以抓好“小升规、工业地产、镇村工业园改造”为三大实施路径,培育扶持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创新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做大经济总量。
在扶持龙头企业方面,坚决走“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路径,加大“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做优经济存量。在孵化“新引擎”方面,以智能卫浴产业为实现跨越性发展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引进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卫浴制造基地之一。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以区域品牌和工业设计为两大抓手,着力构建产学研发展新格局,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记者郭博文)
工作思路
市财政局:
实施减税降费
加快创新驱动
今年来,市财政局在经济发展态势相对平稳但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积极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该局将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要求,继续发挥财政职能,多方筹措资金,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财力保障。
一要做好项目动态储备工作。引导树立“先谋事再排钱”的理财理念,做实做细做全项目库,明确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的原则。督促各预算单位结合年度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统筹谋划年预算项目申报工作。
二要争取更多地债资金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年全年新增债券申报工作,引导各单位提前谋划符合专项债券申报要求的项目动态储备,优先选取在建、续建的公益性资本项目进行申报,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后,项目已实施或马上可以实施。
三要不断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加强协调管理,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压实申报项目的年度支出计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及时发挥资金效益。
四要加大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贯彻执行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减免税收政策,让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人才资金投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品牌建设、节能降耗、小微企业上规模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引导陶瓷、食品等传统产业往绿色化集约化转型、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市住建局: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助力高质量发展
今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全市管道燃气供应“一张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助推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接下来,该局将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成效,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燃气“一张网”建设。指导和督促各项目建设单位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天然气推广应用力度,启动城区居民住宅小区天然气置换工作,提高天然气气化率,为我市重大项目落地和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
二是全面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加强与工程建设项目各审批部门的沟通对接,跟踪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审批环节的难点、堵点和卡点问题,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能。
三是大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加快推进及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建筑加装电梯,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坚持“治、建、管”一体考虑,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质量。
五是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鼓励本地建筑业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六是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适时调整房地产调控措施,合理采取市场引领、适度管控、分类指导的价格备案协商模式,及时满足群众购房需求。
市自然资源局:
加大用地保障力度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落实便企利企措施,加大用地保障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该局将紧紧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加大用地用海保障力度,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为重大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用地支持。
一、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和规划许可“多审合一”改革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阳光审批”工程工作,加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审批手续同步办理实施细则(试行)》相关编制工作,按照统一收件、同步办理、统一出件的原则,实现建设用地“阳光审批”,确保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用地批准书等审批同步办理,切实提升用地保障服务水平。
二、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加快世界潮人文化旅游项目用地供应,积极配合项目牵头实施单位和有关部门,确保项目建设的统一性、协调性。借鉴省内发达地市先进经验,探索项目建设用地供地方式,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带动韩江东岸区域的开发建设步伐。落实韩山师范学院扩建建设用地供应,协调落实韩山师范学院提供潮汕高等研究院筹建基地用地保障,加快潮汕高等研究院选址用地报批和土地征收工作。
三、坚持集约节约用海,严格执行国家最新政策,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对用海企业的指导、督导、服务,切实做好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项目用海服务保障工作。
市生态环境局:
切实履行环保职能
担当作为服务发展
今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围绕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展目标和市委“1+5+2”工作部署,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以担当作为精神服务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
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方面,该局大力支持潮州三环(集团)有限公司智能通信终端用新型陶瓷背板产业化生产基地、益海嘉里、华丰LNG、华赢LNG、市区环保发电厂等市重大项目建设。
在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该局立足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现状,从体制机制创新、基层基础监管、重大问题处理、污染防治攻坚等各个方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履职尽职,担当作为,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环评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服务重点企业。
二、结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的编制,实行区域环评内建设项目简化办理。
三、坚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清理整治“散、乱、污”和违法企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提升陶瓷卫浴、不锈钢、印刷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市科技局:
加快科创平台建设
形成人才集聚高地
今年来,市科学技术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新的一年,市科学技术局将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努力把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推上新台阶,助力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要加快科技创新“两大平台”建设,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推进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建设工作,通过省实验室建设倒逼产业优化布局加快形成产业集聚,逐步提升我市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申报,继续加强与省科技厅沟通联系,及时跟踪协调推进创建国家高新区有关工作。
二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推动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开展“以认促建”和分类指导,加快发展一批孵化载体。
三要提升科技管理服务能力,助力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基础研究平台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支持企业深入开展“双创”,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服务,构建科技创新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引导我市企业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溢出效应,服务我市产业优化和科技创新。
来源:潮州日报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