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潮州日报》报道,正月里,鞭炮响,锣鼓喧,烟火盛,纸影舞,那是潮州四乡六里“闹热”特有的场景,也是潮州独具风土人情的年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一潮味十足的“闹热”习俗,也渐渐变得淡了。为了记录潮州闹热的故事,挖掘、探讨闹热与潮州人信仰的意义,一群90后大学生网上“组队”,耗时2年多,拍摄了一部文化纪录片《潮州热》,用年轻人的方式去保护、传承潮州当地传统文化。近日,这部纪录片在潮州市区首映,记者采访了该片拍摄团队,听他们讲述《潮州热》背后的故事。
发“英雄帖”集结创作团队
3月2日,记者采访《潮州热》的创作团队,并与他们一起聊聊关于这部文化纪录片的故事。说起创作《潮州热》的缘由,制片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郭子平告诉记者,年他到台湾留学,看到当地的学生很努力地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那股子热情和干劲,让他看了很是动容。“当时我想,潮州也有悠久的历史,也有深厚的文化,我们这一群生于斯长于斯的年轻人,是不是也该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郭子平把想法和另外三个朋友陈坚杭、许栩、徐奕平一交流,大家都很赞成,便决定由郭子平当制片人、陈坚杭当导演,一起创作一部记录潮州闹热的片子。
去哪儿找志同道合的队友?这群90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朋友圈。他们写了一个集结队友的“英雄帖”,发到朋友圈上,得到许多在校大学生的响应,不少人踊跃报名。郭子平说,经过筛选,最终他们组成了40人的创作团队,分成制片组、导演组、摄影组、美术组、剪辑组、宣传组、外联组、法律顾问组、字幕翻译组等多个小组,开始了纪录片的摄制。
潮州人与潮州闹热的故事
2月22日晚上,《潮州热》在潮州市人民广场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映。
整部影片的架构,是由导演陈坚杭主要策划的。片子一开头,他从新加坡华人到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迎金佛的故事切入,再从海外华人对潮州闹热的情愫中,自然而然地用一个本地学生仔的口吻,来讲闹热的故事。在拍摄潮州本地的闹热场景时,片子又设计了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纸影艺人的生存现状,在他身上投射的不仅仅是纸影技艺日渐消亡的命运,也有着潮汕大男子生活状态的写照。另一个人物则是金石镇的阿姨,在她身上呈现的是一个潮汕妇女的生活状态,通过她操持闹热的过程,体现一名潮汕女子的勤劳。
“《潮州热》里,我们想要讲的有潮州闹热的故事,也通过闹热呈现一些民间技艺如铁枝木偶等的生存境况,还有潮州寻常百姓的精神写照,以及潮州人的信仰,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在导演陈坚杭眼里,《潮州热》所要传达的信息很多,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潮州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