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论汕头东站及潮州东站的区位特点概

白癜风的危害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323/4359087.html

1

项目概况

汕漳高铁是汕头至漳州时速公里的高速铁路,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粤东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中“一线两环两射线”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其中“一线”便是汕尾—汕头—饶平铁路,位于粤东与闽南沿海地区,西起广汕高铁汕头站,东至福厦高铁漳州站,途径汕头、潮州、漳州三市。

汕漳高铁与在建广汕高铁以及既有厦深铁路构建沿海地区铁路客运双通道。汕漳高铁中的汕头市、潮州市为地级市,铁路客运需求大,特别是汕头市,作为国家经济特区、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十五个港口之一,轻工业旺盛、商贸繁荣,与闽南地区乃至华东地区交流密切。

在既有厦深铁路北线客运疏导的情况下,新建客运铁路需考虑尽量往南部沿海地区建设。为保持高速铁路现行顺直,减少不必要的拆迁和征地,达到时速公里高速铁路的曲直半径,线路不可能同时满足沿线城市设站需求,只能通过新建铁路与城际铁路区间对接,更好的服务汕潮两市旅客出行。

图1《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

2

项目需求情况

目前,汕漳高铁已进行项目可研性编制前期工作。根据,广东省年重点前期项目储备工作目标实施,争取该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汕漳高铁的线路走向以及客运设站布施很难满足汕潮两市地区人民的出行需求,而汕头市作为粤东中心城市,人口密度高,城镇化指数高,客运需求旺盛。因此,汕漳高铁引入汕潮地区的线路走向以及设站等方面必须遵循尽量靠近人口中心城镇、建筑物少、线路平直等问题,力求高铁尽量满足沿线两个城市。

3

汕漳高铁引入汕潮地区方案研究

集合各城市框架总体规划、城市地位功能以及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特别,研究汕漳高铁通过两市各乡镇通道、客运疏散以及汕潮两市东(北)部地区客运系统布局出行需求等问题。分析线路走向对当地居民影响以及设站辐射流动、道路与客运枢纽衔接节点、换乘便捷,打造综合交通体系,合理配置城际铁路等措施,使汕漳高铁尽量满足汕潮两市旅客出行需求,实现地区“高铁线路顺直、径路灵活”,尽量普及沿线重点乡镇。

基于汕潮地区市民网友对高铁设站出行需求的设想,同时实现沿海高速铁路满足沿线重点乡镇居民出行,重点研究项目按照沿海南线布局走廊新设汕头东站以及北线靠拢厦深铁路区域新设潮州东站等方案。

方案一:线路经沿海地区新设汕头东站方案

线路自广汕高铁汕头站引出,途径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区、潮州市饶平县。项目全长约48公里,在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境内新设汕头东站。

方案二:线路经穿越澄海城区至潮州市铁铺镇新设潮州东站方案

线路自广汕高铁汕头站引出,途径汕头市龙湖区、澄海区、潮州市饶平县。项目全长约61公里,在潮州市湘桥区区铁铺镇境内新设潮州东站。

3.1

项目线路走向分析

方案1利用既有快速通道布局走廊,沿线地区建筑物少、线路比较顺直,符合时速公里高速铁路设站曲直半径要求。项目符合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规划,符合沿海经济带走廊。符合汕潮揭城市群总体规划,可以惠及沿海地区人口旺盛地区。

方案2要穿越龙湖区的龙华街道和外砂街道、澄海目前的新城区,人口旺盛、建筑物密集地带。需要大拆澄海城区,影响城市发展框架,增加项目投入资金,这对于已经建设数十年的澄海新城区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3.2

铁路客运行车组织方面分析

方案1线路平直,可以满足时速公里高铁的开行运输。

方案2存在线路弯曲北移,不符合时速公里高铁曲直半径,存在限速等不稳定因素。

3.3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分析

方案1客运服务质量和吸引客流方案最理想,新设汕头东站基本能够满足潮州市湘桥区、饶平县南部人口稠密区、潮安区南部,汕头市澄海区、南澳县、龙湖区北部的出行。

方案2能满足湘桥区、澄海区北部、饶平县西部,不能更好的覆盖到汕潮地区大部分乡镇,尤其是澄海区东部南部、以及南澳全境。

3.4

站点设置位置分析

方案1,即汕头东站,预估选址澄海区东里镇、盐鸿镇附近。东里镇是百载商铺,工农业商贸发达,镇内是汕头市规划中国锆城主中心,毗邻春天湖工业区。曾先后被建设部、广东省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健康发展综合试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入榜“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淘宝镇、镇内的樟林古港是汕头市“新八景”(古港红船),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参赛者前往游玩和参赛,获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优秀组织奖,樟林古港保育活化项目也获评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澄海区全境均位于平原地区,坡度起伏小,对于高铁减少施工难度、加快建设速度尤为有利。目前的澄海,区位交通不明显,方案1很好的满足了澄海区全域的出行需求,同时增加了南澳县人民和旅客的出行需求,加快澄海区域粤东地区的商贸往来和人员流动,密切使澄海区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在此区域置站,距离澄海区13公里、饶平县南部20公里、南澳县40公里、湘桥区东部23公里,潮安城区25公里,潮州中心城区27公里,东海岸新城30公里,汕头中心城区28公里,特别是随着汕北大道、中阳大道建设,饶平南部、南澳县前往汕头东站距离必将大大缩短。

图2汕头东站区位特点

方案2,即潮州东站,预估选址风泉湖高新区(湘饶边界)、铁铺镇附近。

铁铺镇:区域总面积66.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15%,山地面积占总面积85%,农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毗邻韩东新城。(真找不到铁铺镇有什么荣誉![捂脸],欢迎补充)

风泉湖高新区,原径南村工业区,是潮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该区位于群山环绕的铁铺以东,周围有钱东出入口和潮州出入口,据潮州电视台报道,年,潮汕环线建成后,该区前往潮汕站的时间将在30min以内。在此区域置站,距离潮州市区23.8公里、韩东新城20公里、澄海区28公里、饶平县南部25公里、南澳县65公里,汕头市中心城区43公里,东海岸新城42公里。

图3潮州东站区位特点

由此可见,方案1设置汕头东站明显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在前往各主要城镇中心都是比较近,兼顾到各方的便利出行需求;方案2潮州东站的选址,明显位于阴山背后,在前往各个主要城镇中心都比较不便,不利于百姓出行。

在此,可能有网友会考虑潮安北部、饶平北部,由于两个区域距离规划中的汕头东站、规划中的潮州东站较远,两个区域到两个规划站点的距离是旗鼓相当的。

3.5

线路属地经济人口分析

图4汕潮部分区(县市经济情况)

由图中可以看出,年末,

GDP:澄海区比湘桥区高出1.96倍,比饶平县高出1.80倍;澄海区GDP比重占据汕头市的18.04%,约1/5;澄海区GDP比重占据潮州市的44.97%,约1/2;经济活跃、商贸发达的澄海区必将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发展,而如果加上南澳的GDP,经济比重必将更高。

人口及区域面积:澄海区远高于湘桥区,湘桥区的西部距离潮汕站比饶平县旗鼓相当,但是饶平县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而其县域内也拥有正在使用的饶平站。

根据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自然增长率:汕头市为5.78%,澄海区为4.48%;潮州市为5.19%,湘桥区为3.36%。由此可见,未来澄海区的澄海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必将更加明显,出行旺盛,以上年的图标数据也得以验证。

3.6

从区域交通现状分析

湘桥区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位居潮州市的中心城区,区内交通便捷,西部西邻粤东枢纽中心潮汕站、揭阳机场站,东临饶平站。潮州境内潮汕站是目前粤东地区最大站,按三市市民出行需求设计,梅汕高铁开通客流分散,揭阳站和潮汕机场站满足揭阳市区出行需求,后续潮汕将扩建站房和轨道,完全可以满足万湘桥区和潮安区出行需求;根据地图测算,无论湘桥区东部还是西部,前往饶平站在50min以内,前往潮汕站35min以内,前往潮汕机场35min以内,交通十分便利,潮汕环线潮州段建成后,湘桥区全境到达潮汕站的时间也将缩短在30min以内,而这也得到潮州电视台的验证:。

澄海区和南澳县均为汕头市非中心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人口接近88.94万,区域面积近.79平方公里,没有一站!根据地图测算,澄海大部分地区前往潮汕站需90min,前往汕头站需50min(少部分地区需30min),前往饶平站需要50min(少部分地区35min);南澳县前往汕头站需至少70min,这对于南澳县的出行需要受到严重限制。汕头站作为汕头市内海湾以北地区唯一一个站点,承担着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南澳县接近.63平方公里,人口.83万的出行需求,负担严重,因此需要在内海湾北岸的汕头市域内增设一站,以缓解北岸地区的百姓和旅客的出行需求。

据以上的分析情况,方案1明显优于方案2并且能够很好的缓解以上问题。以人口布局以及经济体量分析,潮州市不适合再新设主要客运铁路站,既有铁路枢纽潮汕站基本能够满足潮州市民的出行需求。

图5新建汕头至漳州铁路汕头东站辐射范围示意图

3.7

从国防需求分析

方案1要胜过方案2。方案2要经过外砂军用机场,势必会影响外砂军用机场的国防布局。

3.8

从绕避环境敏感分析

方案2要穿越莲花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温泉区域,而方案1却绕开了沿线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敏感区域。

3.9

从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方面分析

方案1可利用规划中的汕头城市轨道交通延伸接入汕头东站以及汕头公交车等运输集散换乘设施,旅客出行便捷。

方案2的潮州东站并没有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而潮州市的公交车运输相对比较滞后,已不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3.10

从规划高速公路衔接设施方案分析

方案1有沈海高速公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国道线以及规划中的梅汕第二高速公路、汕饶高速公路、澄饶新通道、汕北大道、海山镇至南澳新大桥,基本可以汕潮两市旅客的出行需求。

方案2公路建设比较单一,仅有沈海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地方省道,不能满足汕潮两市快速的抵达高铁站。

3.11

从产业现状、文化、旅游和需求分析

汕头市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多万人。

澄海,中国玩具礼品之都,目前玩具产值占全国25%,上市企业占全国总数80%,出进口额占全国出口2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已占全国同类的1/3。澄海区聚集家玩具企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家,从业人超12万(外来人众多)。区内高速出入口2个,位于澄海区西部,覆盖范围小,周边3个(均在半径10公里以内),潮汕环线高速建成,澄海区高速出入口增加3个、周边3个,总计6个,高速出入口均位于澄海区的边缘地带,覆盖和辐射范围极小,由于交通不便,近年来的投资者的投资欲下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有利于铁路创收和澄海经济发展。

南澳,广东省唯一海岛县,全国14个海岛县(区)中唯一国家4A级旅游区,正打造国际旅游岛;年接待旅客量超过万人次,日入岛高峰达1.5万辆。

潮州市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万。

湘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是广东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年接待旅客约万人次,区内高速出入口2个、周边5个(均在半径10公里以内),潮汕环线高速建成,湘桥区高速出入口将达到4个、周边6个,总计10个,呈现环状分布,区位交通越发明显、交通便捷。

3.12

从城市定位分析

新设汕头东站将极大的提升汕头市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地位,同时线路走向符合广东省提出的“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以汕头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规划以及交通战略规划,可夯实汕头市作为粤东城镇群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提振经济特区活力,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最大限度的覆盖了汕潮地区人口密集区域,利于增加铁路客流,更好的满足汕潮地区旅客出行需求,从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而言,沿线视野开阔,环境整洁,方案1经济效益巨大,随着高铁站的开通,将为滨海旅游景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好契合广东沿海经济带的总体规划。而新建汕头东站与潮州东站都距离潮州市重点乡镇不远,新设汕头东站基本可以满足潮州居民的出行需求。因此,汕漳铁路推荐新设汕东站方案1,构建沿海高速铁路新通道。

图6潮州东片区和澄海区城镇聚集分布情况卫星图

纵观今后城市发展以及潮州市的规划发展纲要,潮州未来将建设潮州疏港铁路、潮州市内城际铁路、汕潮城际铁路等,这些都将在铁铺、钱东、官塘、韩东新城等地设置多个站点,潮州东片区城镇较为分散,适合以城际铁路和市内轨道交通加以设站,满足出行需求。

为了满足潮州旅客出行需求,同时也为了推动潮州市内交通互联互通,打造沿海经济带特色精品城市,推荐在实施汕头东站方案同时,可研究同步实施新建潮州市区至凤泉湖高新区至饶平县城城际铁路(设置高铁、城际、疏港三位一体的饶平东站),方案即可满足潮州市中心城区对高铁出行的诉求,也能加强潮州市中心城区对各区县的辐射作用,做到真正的融入广东沿海经济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以上所述,方案2与方案1相比,有拆迁难度大、投资多、线路不符合高铁曲直半径、途径外砂机场、自然保护区以及环境影响敏感地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衔接落后、周围居民区众多,后期仍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铁路沿线环境整治等缺点。方案1客运布局合理、周边路网组织灵活、辐射面积广阔、公共交通运输衔接完善等优点。

图7汕头东站、饶平东站、潮州东站位置关系示意图

4

结论

沿海高速铁路的建设,受城市规划、地形地质、周边环境、线路客运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能只简单的为了服务某个区域而牺牲沿线人口密集地带居民们的利益。从高铁考虑服务居民、惠及大众而言,方案备选的同时,应该择选利于与城市总体规划,保证沿线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要考虑规划通过新建城际铁路接入规划线路,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流方便旅客,最终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名词解释

出生率是指某年每1,人对应的活产数。死亡率是用来衡量一部分人口中、一定规模的人口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

5

参考文献及致谢

1、—年两年汕头市统计年鉴

2、—年两年潮州市统计年鉴

3、—年三年广东省统计年鉴

4、近三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5、汕头市(澄海区、南澳县)、潮州市(湘桥区、饶平县)以及涉及镇的市、区、县、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6、汕头市、澄海区交通发展规划系列文件

7、潮州市、湘桥区交通发展规划系列文件

8、汕头市、澄海区、龙湖区、南澳县人民政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ms/5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