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最早设县时间是唐代?以前叫安陆县?
作为一名陆丰人,许多人基本已经接受了陆丰市从海丰县中分出来的设定,且最早设县时间是唐朝建国后李渊当皇帝时的武德五年(公元年),随后在李世民当皇帝后的贞观元年(公元年)被废掉,重新并入海丰,之后一直到清朝的雍正九年(公元年)才重新从海丰中分出来,正式以陆丰县的名字存在至今。
历史真的是如此吗?
——不!!!
根据历史记载,东晋咸和元年(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最初郡治设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海丰和陆丰当时都属于东官郡博罗县,都未独立成县,陆丰的湖东、甲子地区等属于揭阳县。
咸和六年()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今潮州市)、潮阳县、海宁县(今惠来县)、绥安县(今云霄县)等四个县;陆丰的湖东、甲子一片被归入海宁县。
同一年,东官郡又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惠东县梁化镇);这个时候海丰县首次在历史中出现,而陆丰则有一部分属于海丰县,大部分属于安怀县(包括年从陆丰分出去的今陆河县)。
东晋安帝义熙九年(),东官郡东部析出设义安郡,治所在海阳县(今潮州市),增设义招县(今属梅州市)。陆丰的湖东、甲子地区随海宁县并入义安郡。
公元年,刘裕废掉东晋的最后一个皇帝,自立为皇帝,国号为“宋”。这是宋朝在春秋战国后第二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而建立这个宋朝的皇帝也是赫赫有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就是刘裕。自此,宋朝与北方的北魏南北分治中国,中国也正式进入了南北朝。为了区别于后来的第三个宋朝,这个朝代经常被称为”刘宋“或”南朝宋“。这个时期,海丰和陆丰的区域未有变化。
公元年,出身兰陵的萧道成替宋立齐,南朝从宋国时代进入到齐国时代。建国后,东官郡的郡治由原来的深圳南头古城,迁到了安怀县,同时安怀县也改名为怀安县(在现惠东县梁化镇),也就是陆丰地区当时成了东官郡郡治所在的县。
四年后,萧道成的儿子齐武帝萧赜继位,是为永明元年(公元年),随后东官郡从怀安县分出陆安县,县治在今天的大安镇!!!
也就是说,在海丰设县的年后,陆丰从当时的东官郡郡治所在县,而不是海丰县分了出来,第一次以陆安县的名字,出现在中国地图上!不过此时,陆丰还有部分地方属于同在东官郡的海丰县,而湖东、甲子一带依然属于义安郡海宁县。
(地图为公元年南朝陈国时期)
根据这个历史来看,陆丰最早设县的时间为公元年,虽然比海丰晚了年,但两个县都是在南北朝时期独立出来,并没有陆丰一直属于海丰的说法。
南朝齐只存在了短短的23年,随后同为南朝齐国宗室的萧衍在废掉齐国皇帝又新立了个傀儡皇帝后,又再次废掉傀儡皇帝,结束了南朝齐国的统治,正式建立了南朝梁国(公元年)。
萧衍擅长文学,出生于现在许多人配眼镜都特别熟的“眼镜之都”江苏丹阳市,也就是南兰陵(萧道成的兰陵在山东临沂市)。作为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他不仅因为狂热的佛教迷信被后来的李世民、韩愈、杜牧、欧阳修、苏辙骂,还接纳了投降的侯景,最后给自己搞了场“侯景之乱”,不仅自己在皇帝任上被活活饿死,继位的儿子2年后也在皇帝任上被侯景杀死(一说被敌国所杀),成为历史上罕见的被同一个臣子灭掉的两任皇帝。
而进入梁朝后,东官郡先是把怀安县又改成了安怀县,随后在天监二年(公元)又把郡东部分出来,设为梁化郡,连郡治所在地安怀县也成了新的梁化郡的郡治,这也是梁化镇命名的由来了。此时的梁化郡,辖欣乐县(今惠城区)、怀安县(安怀县)、龙川县、兴宁县、河源县、新丰县、陆安县。而海丰仍然属于东官郡,陆丰的湖东、甲子一片仍然属于义安郡海宁县。
(地图为公元年南朝梁国时期)
(地图为公元年南朝陈国时期)
(地图为南朝陈国时期的今广东区域)
公元年,梁化郡从东官郡分出来并正式建立,同一年,一个叫陈霸先的人出生了。公元年,陈霸先率领精兵在广州兵乱时救出当时的广州刺史萧映,随后从萧映的传令史升为交州刺史(今越南),并镇压了越南前李朝的李贲起义。随后遇到侯景之乱,率兵去救萧衍,从此走上称霸之路。在熬死了两任皇帝后,年陈霸先联合王僧辩灭掉了侯景,随后又灭掉盟友王僧辩,废掉皇帝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公元年,傀儡皇帝“禅位”给陈霸先,南朝梁灭国,南朝陈国建立。
随后陈霸先又在年把禅位给他的前皇帝杀死,无奈自己染病,年因病去世,而陈国也在年后被得到北周皇帝“禅位”的杨坚所灭。最终,在据说出身自东汉弘农杨氏的杨坚手上,中国结束了最混乱最分裂的南北朝时期,中原重新一统。
随着新朝成立,隋开皇十年(公元年),也就是南朝陈国被灭后的第二年,全国撤郡设州,梁化郡、义安郡、始兴郡(今韶关市)、东官郡被合并为一个新州——循州,治所在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海丰、陆丰以及原先属海宁县的陆丰部分区域再次归为同个州,也是在这一时期,陆安县被撤掉(时间未可考)。
另一说法为:南陈祯明三年(公元年),怀安县、欣乐县、酉平县三县合置归善县,陆安县可能在这一时期被撤,这也符合“南朝梁、陈间废”的一个说法,因年陈国地图仍有陆安县标志,故陆安县被撤的时间应该在-之间(待考)。而从公元年设置的陆安县,在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后,首次消失于历史中。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隋朝行政区划”)
第二年,公元年,循州郡分成韶州(今韶关)、潮州(今潮州)、广州(原东官郡并入广州并从此消失)、循州(原梁化郡)。隋大业三年(公元年),循州又更名为龙川郡,但此时的龙川郡有“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东江流域及螺河水流域以西、九连山以南至沿海地区”的说法,按这一说法,陆丰应该以螺河为界,一部分被并入龙川郡,一部分被并入义安郡(待考)。
(地图为公元年隋朝地图)
公元年5月,在隋炀帝去世2个月后,隋朝最后一任皇帝秉持“禅位”的优良传统,把皇位让给了当时的唐王李渊。公元年(李渊年号武德四年),唐朝恢复在岭南的统治,新皇帝把龙川郡设为循州总管府,管辖韶州、潮州、循州三个州,陆丰正式回归循州。
同年,复置陆安县,归循州管辖。也就是唐武德五年,公元年,陆丰再次设县,县治再次设在大安镇。
也就是说,唐代的陆安县,是重设,而不是首次从海丰独立出来。
不过随着李世民在公元年的玄武门之变中革了他亲哥亲弟的命,著名的贞观之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只可惜刚刚复设了5年的陆安县在贞观元年(公元年)再次消失于历史舞台,未能见证中国历史辉煌的延续23年之久的“贞观之治”。同年,循州总管府也被撤,韶州、潮州、循州归广州总管府管辖。
唐年,武则天废黜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改立自己的小儿子李旦为唐睿宗,循州被改为雷乡郡;唐代天宝元年(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看了李白的诗赋后决定召他到京城,于是伴随着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雷乡郡在同一年被改为海丰郡,郡治仍在归善县;乾元元年(公元年),郭子仪正在平定安史之乱,广州的大食、波斯商人趁广州城空虚率武装力量洗劫了广州府的仓库,随后放火烧城后坐船逃跑,同一年海丰郡又复名循州。
唐代结束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在第一代的后梁晚期,岭南地区继南越国后第二个政权南汉国建立,是年为乾亨元年(公元年),循州改名为祯州,治所仍在归善县。
五代十国结束,进入宋朝,为了不与当时的太子赵祯(后为宋朝第四任皇帝)同名,公元年,祯州改为惠州。惠州也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并延续至今。公元年至公元年,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贬到惠州。公元年,惠州改为博罗郡,公元年,又改回惠州。
元代惠州改为惠州路,明代公元年,惠州正式改为惠州府,一直到清朝灭亡。而陆丰也在清朝雍正九年(公元年),以陆丰县之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陆丰设县后,公元年(乾隆十年)由时任陆丰知县、举人王之正编修的《陆丰县志》,在《沿革志略·陆安县地条》记载:“(陆安县)在县北大安屯,唐武德五年建、正观元年废。今按县北大安屯,相传为陆安县旧址。考府志沿革表,唐武德五年析海丰置安陆县,后省入。查县志亦称安陆非陆安也。惟南齐时析怀安置陆安县,乃龙川地,非海丰析置。府志沿革可据,又查府志舆图,内载海丰县古名安陆,则安陆之称由来旧已。迨雍正八年广东通志沿革表以安陆为陆安,而编年内又不详其废置,古迹内又以海丰为齐安陆县,与沿革表互异。是即通志参观其为安陆,益信特非齐耳。岂因齐有陆安县之置,而指彼为此乎?今沿革表遵通志。特辨附之。”
在这段记载中,王知县讲到了南朝齐国时从怀安县分出陆安县,属于龙川郡,并不是从海丰分出来的,相反海丰以前被称为“安陆”,许多古迹里面记载的也是以海丰为“安陆”,这跟县志把陆安县称为安陆县市冲突的,而且虽然许多人把陆丰称为安陆县,但根据南朝齐国的记载,里面的陆安县指的就是当下的陆丰县,所以他专门写了这一段,希望后世的人不要再搞错。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都读不懂这篇年前一个外地来陆丰当官的知县写的文章,所以大家也就以安陆县和唐朝武德五年来作为陆丰的起源了!
希望再过多年,还有人能记住:陆安县建于南朝齐国永明元年(公元年),复设于唐朝武德五年。这个经历了年风雨的名字,才是陆丰真正的起源!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