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8173.html
广济桥
我国有四大古桥,潮州的广济桥便是其中之一,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就是每天都会开启闭合,桥与桥之间由浮桥连接,同时也是广济桥最大的看点。
从潮州古城走过广济桥城楼马路对面就是广济桥,每天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凡是来到潮州的人都会选择来到广济桥打卡,走一走广济桥便是真的来过了潮州。
广济桥由东西两段桥墩及中间的十八艘梭船连接而成。形成梁舟结合的独特格局。浮桥可开可合。解开梭船可通船只,洪水来时,更利于泄洪,以免桥墩被洪水冲垮;这样的设计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也难怪茅以升老人家会说这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特例。
广济桥始建于宋朝,在明朝正德年间形成了“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特点,历经水患、火灾、战乱、修复,直到晚清前的广济桥我们只能从史料中找寻它的样子。直到年,政府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重修广济桥,年正式对外开放,一座年的古桥,终于被还原成明朝时的样子。
广济桥上原来有二头鉎牛,分立东西梁桥矾头墩,后一只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现今只剩一只独立西桥第八墩,来这里的人都喜欢摸一摸牛的屁股,寓意自己顺顺利利,经常被人摸的那一块地方已经变得非常光滑。
广济桥门票售价20元,走在桥上可以欣赏到许多潮州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木雕、瓷器等,手工艺人都是现场制作,感兴趣的可以停下来慢慢欣赏。广济桥如今是韩江上的一件建筑文物,仅供游客参观游览,桥体及建筑外面做了灯光布置,夜晚的广济桥是灯火辉煌的,和广济楼及牌坊街的夜景交相辉映。
韩文公祠
“来粤不来潮,白白走一遭”,历史上的潮州可不像是如今这般受欢迎,多年前的官员被贬的目的地之一就是今天的潮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是被贬潮州,虽然他在潮州只呆了短短的八个月,却给潮州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兴修水利、关心农事、释放奴隶、捐助教育,潮州人为了感谢韩愈将笔架山改名为“韩山”,依山而建一座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是潮州的文化地标,韩文公祠历代有多次修缮,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光绪十三年,至今韩祠的主体建筑,便是保持了当时的规模和布局。从韩祠正门进去是条石板路,路的尽头有51级台阶与半山腰的祠堂相连,韩愈到潮州时的年龄正是51岁。
堂内供韩愈及侍从李万和张千的塑像,四壁上有历代文人名士所留的碑刻40面,皆是写韩愈治潮、韩祠以及歌颂韩愈的诗文。
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
祠堂后面是侍郎阁,影壁上题“吾潮导师”。侍郎阁前远眺潮州城,韩江、广济桥、城楼等景色尽收眼底。在潮州人心中,韩愈的地位无人可代,他们改鳄江为韩江,东山为韩山,正是“半城江山皆姓韩”。
营业时间:08:00-18:00
门票:门口用身份证可以免费领取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