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58.html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护使命。自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并强调其“国宝”地位后,广东各地积极行动,致力于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广东是如何守护这片宝贵的生态资源的呢?又面临了哪些挑战与困境?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广东红树林的分布广泛,东起潮州市饶平县柘林港,西至湛江市徐闻县五里镇,沿海14个地级以上市39个县(区、市)均有其身影。目前,全省红树林面积达到1万公顷,成为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为了更好地守护这片宝贵的生态资源,省自然资源厅和省林业局共同制定了《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了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任务。同时,广东还将红树林保护修复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中,不断优化和强化保护措施。
湛江市作为全国红树林分布最多的地级市,其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根据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湛江市现有红树林面积达到公顷。面对如此丰富的红树林资源,广东如何进一步推动其保护与修复工作,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金牛岛红树林,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近年来,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不断优化巡护方案,加强一线巡护力量,护林员数量从36人增至51人,无人机巡护频次也由每年1次提升至4次。这些努力换来了显著的成果:累计巡护里程已超过34万公里,连片的红树林成为了众多野生动物的幸福家园。
管理局连续多年开展鸟类资源监测,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已增至种。更令人欣喜的是,年在九龙山湿地公园首次发现了国家重点野生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和白琵鹭,这无疑是对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肯定。
红树林的营造修复工作已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它也是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红树林营造修复已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百千万工程考核以及林长制和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责任目标考核紧密相连,并直接影响各地申报中央及省级生态修复项目资金和奖励指标的下达情况。金牛岛红树林,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幸福家园,更是人类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全省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年度的具体任务目标。这一举措,旨在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同时应对国家下达的至年营造修复红树林公顷的硬任务。通知要求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工作机制,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对于未完成任务的地市,需倒排工期、加速进度,补齐欠账;已完成任务的地市则应加强后期管护,确保营造修复的持久成效。
今年是广东实施国家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的决战之年,省自然资源厅表示将全力发动沿海各相关地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国家任务,助推“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同时,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也在积极行动,致力于挖掘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全球红树林的保护修复贡献力量。我们建议进一步深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探索将红树林的营造修复与社区的可持续生计相结合的种养耦合新模式。通过发展‘林渔共生’的生态产业,构建红树林的‘林下生态经济圈’,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湛江湾实验室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的学术主任廖宝文指出,该中心已初步构思出林下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蓝图。
湛江的红树林,正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力例证。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广东正积极推动红树林生态产业的发展,依托红树林的资源优势,结合地方实际,打造诸如“红树林+生态养殖”“红树林+生态旅游”“红树林+碳汇交易”等独具特色的产业,以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红树林间,白鹭翩然起舞,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为了解决红树林营造修复过程中遇到的“空间落地难”、“积极性不高”和“资金落实难”等难题,《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它充分利用了《广东省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红树林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奖惩工作的通知》以及《广东红树林保护修复管理试点方案》(初稿)中提出的激励政策,积极探索红树林的资产化和资本化转化途径,旨在将红树林的保护成果转化为经济收益,进而反哺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具体而言,该《通知》鼓励创建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的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通过合理开发红树林相关的生态旅游、康养、精品民宿和特色餐饮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收益。同时,它还提出因地制宜地以自然保护地实验区的养殖塘为主要区域,种植红树林,打造出海洋版的“桑基鱼塘”模式。此外,《通知》还强调了海岸线整治修复的重要性,力求优先恢复生态岸线。
为了进一步推动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通知》还探索开展了红树林碳汇的开发交易试点,尝试建立异地修复的合作机制。同时,它也积极争取省级“指标池”的支持,以加快申请和兑现国家和省级的造林奖励指标。最重要的是,《通知》致力于打通社会资本参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渠道,以期获得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