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潮安秋日古村行,寻迹桑浦山与众多古迹

秋日探访潮安,一场寻迹之旅悄然展开。

沿着溪流,我们深入古村,追寻桑浦山的踪迹。这里人文鼎盛,古迹遍布,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秋日潮安深度游潮安,与澄海毗邻而居,曾作为海阳县的治所,承载着一段段深厚的历史情缘。在这个金秋时节,我有幸与师友们一同踏足潮安,得到了潮海区博物馆陈森桂馆长与杨焕钿老师的热情指引,共同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潮安深度游。

.潮安区博物馆

在年的金秋,我们有幸参观了潮安区博物馆。陈馆长热情地为我们导览,首先带我们领略了《文物考古展》的魅力。展览中,鸡岽山遗址的出土陶片和青铜器揭示了其作为粤东商代早期后山类型的聚落居住遗址的痕迹。而神宫山遗址则为我们展现了明时的生活场景,出土的陶片与青铜斧、牙璋等珍贵文物,更是为饶宗颐先生的《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中的粤东先秦史前文化本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实物证据。此外,潮安县登塘发现的史前石斧、石镞及众多碎陶片,更是为我们揭示了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史前历史。

结合年在潮安县陈桥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我们看到了数十万斤动物壳,以及石器、骨器、陶片等丰富遗物,甚至有人骨和兽骨的出土。而在年,潮安梅林湖又发现了一处面积广阔、堆积深厚的贝丘遗址,后又在潮安多地发现了较大型的贝丘遗址。这些遗址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潮安史前俚僚人聚居的生动画面,也为粤东史前文化的发掘与探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考古文物展示

在潮安区博物馆的《文物考古展》中,我们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众多珍贵的考古文物。这些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为我们揭示了潮安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鸡岽山遗址出土的陶片和青铜器,以及神宫山遗址展现的明时生活场景,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粤东先秦史前文化的宝贵资料。此外,史前石斧、石镞及碎陶片的发现,更是将这片土地的史前历史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这些考古文物的展示,无疑是对潮安地区深厚历史文化的一次生动再现。

2潮安区碑廊

在潮安博物馆的附近,隐藏着一处历史的走廊——潮安区碑廊。这里陈列着从康熙年间至民国的二十余块珍贵石碑,每一块都承载着潮安的历史记忆。其中,梅溪书院、文昌祠、护龙古庵等石碑,更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将潮安的历史变迁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清朝至民国时期—珍贵的碑记陈列

在潮安区碑廊,我们可以欣赏到从清朝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碑记。这些碑刻不仅见证了潮安的历史变迁,更承载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块碑记都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潮安的过往与今朝。

3.宝陇村与林熙春

在潮安的众多村落中,宝陇村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而提及宝陇村,就不得不提及其名人林熙春。林熙春,这位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不仅为宝陇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林氏家庙,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的古建筑,见证了宝陇村的历史沧桑。原为二进建筑的家庙,在天启五年得到了户部侍郎林熙春的续建,从而形成了三进院落的独特布局。家庙坐南朝北,面宽48.2米,进深29.2米,占地面积广阔,彰显了潮汕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林熙春,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不仅为宝陇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在潮安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自幼便父母双亡,由嫂嫂抚养成人,然而这并未阻碍他走向成功的道路。在万历十年中举人,次年便考中进士,初授湖广行省巴陵县知县。在任期间,他清正廉洁,减轻百姓负担,赢得了民众的广泛爱戴。

天启四年,宦官魏忠贤乱政之祸初现端倪,林熙春为避其害,六次上章请求退休,最终得到朝廷批准,并加官户部左侍郎。回乡后的他,更是关心家乡的利弊兴革,多次向地方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亲自出力襄助。在潮州府,他争盐税、减里役,兴建了凤凰台、三元塔等公共设施,为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龙溪都,他同样积极倡导公益事业的发展,减龙溪里役十分之四,造福了一方百姓。

林熙春终年80岁,皇帝追念其功绩,特赠其父、祖父为尚书封号。他的一生堪称一代名臣的典范,不仅为官清正廉洁,更在家乡兴办教育、公益事业,造福一方百姓。林熙春的祖居,这座明代户部尚书的府邸,展现了潮汕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整座大院宽阔,占地约平方米,门楼、天井、台阶均采用坚固的石结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门簪头的独特设计,其凸出的方形对角朝上下,这在潮汕地区的民居中实属罕见。而门簪上所刻的两个字至今仍然是个谜,无人能解其意。此外,这座古宅还以门多而著称,共计有厅房47间,石、木门框多达99个,每一扇门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在日军攻占潮汕期间,这座古宅曾遭受掠夺与屠杀。然而,由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后包滴水溜槽深凹,使得古屋内的十余名男丁得以巧妙地躲避在溜槽中,难以被日军察觉。因此,他们成功逃脱了日军的抓捕,保住了性命。这一历史事件,也为这座古宅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4.

薛陇村与凤陇村在林熙春的故乡,除了潮汕的独特建筑魅力,还有两个村落值得一提——薛陇村与凤陇村。这两座村落,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显赫,但它们却与林熙春有着不解之缘。或许,在那些古老的厅房与门框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寻。薛氏家庙探秘在林熙春的故乡,薛氏家庙无疑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它静静地伫立在村落之中,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家庙虽小,却承载着深厚的家族历史与文化。走进家庙,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那些古老的传说与故事在耳边低语,引人深思。薛陇,亦被称为凤陇,其历史可追溯至福建廉村。在年之后,薛伯肇从福建迁居至揭阳龙溪,后来龙溪被割归海阳,也就是现在的潮安,他定居在凤陇。薛伯肇传下二子:洪绩与洪鼎。其中,薛洪鼎在宋嘉定十年考取进士,并在宝庆三年隐居白云岩,自号云岩山人。薛洪绩的后代繁盛,分为隐士、凤岗二支。到了明正德、嘉靖时期,薛氏家族更是出现了薛侃、薛侨兄弟二人以及侄子薛宗铠,他们均考取功名,一时之间,薛氏家族有了兄弟进士、叔侄太卿、父子科甲的佳话。薛氏家族因此被誉为诗书望族,他们师承王阳明,将学问与道理传遍乡里,对潮州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探访,我深入了解了薛氏家庙,感受到了薛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与族老的交流中,我得知了薛氏的一支从薛陇迁至程洋冈的历史。族老们还提供了薛同泰(道庸)捐赠宗祠的珍贵资料,这进一步印证了我曾在修程洋冈中宪八角亭时听闻的传说:薛同泰曾在亭中展示从薛陇家庙复制的明代海瑞写给薛家先祖的匾额以及对联。薛同泰的捐赠海瑞赠匾,

薛同泰(道庸)不仅捐赠了宗祠,还曾将明代海瑞写给薛家先祖的匾额以及对联从薛陇家庙复制至宗祠。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的深厚情感,也进一步印证了薛氏家族与海瑞的深厚渊源。中离溪与薛侃在薛同泰的捐赠中,除了宗祠和海瑞的匾额外,还涉及到了中离溪与薛侃的关联。这一部分内容,虽然简短,却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历史色彩和人物深度。中离溪薛侃与林熙春携手造福乡里

在这段捐赠故事中,除了宗祠和海瑞的匾额外,还隐藏着一个关于中离溪的感人篇章。薛侃与林熙春,两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曾共同致力于改善一方的民生福祉。这段历史,虽然简短,却为我们展现了两位伟人携手造福乡里的深厚情谊。薛侃《开溪记》在归乡之后,薛侃积极推动宗山书院的创建、中离溪的疏浚以及南堤的修缮,为家乡人民贡献了无数善举。以薛侃名字命名的中离溪,历经四百余年风雨变迁,至今依然在当地发挥着重要的灌溉和排涝作用。

薛侃所撰写的《开溪记赠涂子经卫》一文,详细记载了中离溪疏浚工程的始末。文章指出,桑浦山前的西溪与洲溪虽相距十里却未能贯通,这给农业灌溉、商业贸易以及交通运输带来了诸多不便。经过薛侃的实地勘察,他认为这两条溪流可以通过疏浚相连通。随后,他向潮州知府王袍提出了这一建议,并得到了他的支持。王袍命卫经历涂洎负责此项工程,根据实际情况,涉及七都范围内的凿田、浚渠、修溪、造桥等各项任务得以有序展开。工程公告一经发布,便吸引了众多民众的积极参与。仅用一年时间,工程便顺利竣工,民众们欣然将这条新开的溪流命名为“中离溪”,并将附近新建的桥梁命名为“涂公桥”。

如今,立在中离溪畔的薛侃《开溪记》石刻依然清晰可见,上面刻着:“此溪一通,农者利灌,商者利贩,居者利运,行者利舟楫,盖乡愿也。”“后之人其嗣浚之,庶此溪之利永也。”这些文字不仅是对中离溪重要性的最好诠释,也是对薛侃等人辛勤付出的最好纪念。林熙春《嗣浚中离溪记》在薛侃之后,大约九十年后的万历戊午年(68),另一位杰出人物林熙春又站了出来,倡导进一步疏浚中离溪。他亲自撰写的《嗣浚中离溪记》石刻,至今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塔下村的中离溪畔。在这篇石刻中,林熙春深情地写道:“薛先生曾言,后世继续疏浚才能确保中离溪的永续利益。既然他预见到了今天的繁荣,我们也期待后人能延续这份事业。”

两位先贤的共同愿景,就是希望后人能继续接续薛侃等人的事业,不断疏浚中离溪,确保它能够长久地造福当地人民。

宗山书院

宗山书院,亦被称为“怀惠祠”或“王阳明祠”,是薛侃为缅怀其恩师王阳明而建立的。置身于茂密的山林之中,隐藏于群山环抱之间,“宗山书院”的牌坊在山色映衬下显得分外雄伟壮观。这座牌坊采用三开间两层石结构精心打造,其正面高悬着“宗山书院”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背面则雕刻着“仰止”二字,寓意着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状元墓林大钦,潮汕地区唯一一位文科状元,其墓地静卧于山林之间,与宗山书院相映成趣。这座墓地不仅是对林大钦生前辉煌的见证,更是对其文采与品格的永恒致敬。林大钦,这位明嘉靖壬辰科的状元,字敬夫,号东莆,出生于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山兜村(现今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三村)。他自幼家境贫寒,却天资聪颖,对学习怀有深厚的热爱。在年,他以状元身份高中,随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然而,由于母亲年老,他请求归乡,并在桑浦华岩山设立讲堂,与乡里的学子们共同探讨六经的精髓,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

在年,林大钦的母亲离世,他因过度悲痛而病倒。五年后,他在年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纪念他,林大钦的后人们将他生前的作品集结成《东莆先生文集》,以示永恒的缅怀。状元墓所在之地——桑浦山状元墓,位于风景秀丽的桑浦山,是纪念林大钦的重要场所。这座墓地不仅见证了林大钦的辉煌人生,更承载了后人对他无尽的敬仰与缅怀。每当人们踏足这片土地,仿佛能听到林大钦那激昂的讲学声,感受到他对于学问的热爱与追求。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

三饶古城,古韵悠然上坑村、石牌村、岛门村,寻觅古村的韵味上华镇东林头村的将军墓,究竟是谁的安息之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w/13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