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建潮州陆公墓
作者;陆利昭(南宋丞相陆秀夫第二十三世裔孙)
潮州陆公墓,是为纪念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左丞相陆秀夫而建的一座“衣冠墓”。
陆秀夫原籍江苏盐城,宋景定元年和文天祥同登进士第,在朝为官。年,因与陈宜中“所议不合”,陈宜中唆使谏臣弹劾陆秀夫,并用矫诏罢官的卑鄙手段,将陆秀夫贬至潮州,全家谪居辟望港口(现在;广东澄海港口村)。海阳当年年友陈经国、许君辅、周裕、方宝印为陆秀夫公择地辟望沙冈港口建立学士馆讲学。并在学士馆旁边开垦荒田百亩,自家种植及收租,用以养家糊口。从此以后,潮州这个陆秀夫贬谪之地,留下了瓜瓞万千的陆氏子孙。陆氏在潮州繁衍后代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已传至25至30世,分布在潮州的各市、县的20多个村落,约有三万多人口。
南宋末年陆秀夫一直坚持抗元斗争,宋军从杭州一直败退至广东南海,最后在惨烈的崖山海战中,全军覆没。为保持忠节,陆秀夫在最后时刻,背负幼帝投海殉国。其壮烈可谓撼天地、泣鬼神,一直流芳千古,名垂青史。
在距陆丞相殉国二百多年后的明正德年间,时任潮州知府张景阳在潮州的东郊,正式建成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衣冠墓”,拨官田百亩以配祀之用,这就是历史上称为“异代尊”的史话。营墓时间,是在“正德十四年”(年),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潮州为陆丞相第一次营墓时间。
其原由是;明朝弘治十六年(年),崖山已先后建成了大忠祠、慈元庙,并请准入祀典,赐庙额“全节”,允许“祀典如祀历代帝王”,并非常具体的批复了大忠祠的位置所在。在这种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敬仰忠贞的情况下,南海郡为了编修《崖山志》考查“三忠”事迹,南海通政张诩委托潮州知府叶元玉,在潮州寻找陆秀夫公的墓寝。
张诩还为此写了《追寻陆丞相墓》一诗;
海上坟传陆侍郎,
一碑谁为志公藏。
如今碑失坟何在,
海上遗悲一样长。
叶知府亲自出马寻找,不知何故,包括陆秀夫公第十代孙著名高士陆竹溪及其他裔孙也都未能找到。
然而,寻墓不果以后,陆丞相墓却从一宗“渔人伐其墓”的诉讼案中被发现了。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感叹万千“慨忠遗草莽“,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英魂咋能埋没于荒草之中。立即决定,把陆丞相墓从南澳青径口迁至潮州东郊白塔岭下,桂临官地,“遂迁葬于负郭之废庵”并拨官田百亩以配祀。知府张景阳亲自具牲醴,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旌表忠烈。并写了《迁葬忠正陆公祭文》曰;恭惟先哲,乾坤正气,日月争光,孤忠大节,百炼之钢。沉埋海岛渔者,所片感慨奉迁负郭之阳,枕以玉屏,窆以佛堂,面瞰层恋,背倚长江,维公奕叶,近待在旁,灵爽不昧,来格来尝。
据清乾隆版《潮州府志》记载,新建的丞相墓,颇具规模,“枕以玉屏,面瞰层峦,背倚长(韩)江”。墓旁有石人石马奉侍丞相,墓前石牌坊高耸云天,两边镌有对子如下:
如水清,如月明,水清月明鱼打浪;
松山高,松岭峻,山高岭峻凤栖鸣。
横匾是:
如松之盛。
对陆丞相的纪念,已从宗族的祭祀,上升到了公众的祭祀,并达到了顶峰,“祭典如祀历代帝王”。自此,潮州东郊的白塔岭下,离城不足10里之处,堂堂正正地营造起建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衣冠墓”----陆秀夫丞相墓。
自从明正德14年开始,潮州知府张景阳还拨官田百亩,配祀陵墓之开支费用。为旌表忠烈亲自具牲醴,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在此以后,陆秀夫丞相墓香火兴旺。
到了明嘉靖十四年(年),由时任钦差提督,南、赣、汀、章、惠、潮等交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察领衔再次对陆公墓进行修建并题碑石。
陈察是江苏常熟人,是一个很有文名的人物。常熟人杰正式建成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衣冠墓”地灵,文化气息浓厚,那里有昭明太子的读书台。在重建维修时,当地人请陈察写了《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文章写得很漂亮,远近闻名。
据《明史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一陈察》载;陈察,字元习,常熟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南昌推官。正德初,擢南京御史……(嘉靖)十二年,以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在巡抚南、赣过程中,陈察对陆秀夫公气壮山河的精神非常尊崇景仰,故而以佥都御史巡抚身份领衔对陆公墓进行修建并题碑石,从而表达了对陆秀夫公的敬仰,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清代光绪十六年七月,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洋县沈麟再一次对领衔重修陆公墓进行修建并题写了碑石文;表达了对陆秀夫公的景仰之情,“倾圮丰碑屹立,乔木无存,尽然敬又不禁尽然伤”;记录了当时无知之徒对“陆公墓”的“怪乎强豪无知之徒,熟视无睹,藐焉不察,思欲左右,逼近处禁与筑也”破坏与侵占。
对“陆公墓”现有状况,“乃急为称俸重修路建坊墓侧……庶几平生私淑之心,于兹稍慰”。拿出自己的俸禄,修好陆公墓以后,内心稍为安定。并立下《重修陆忠贞公墓记》碑石一方,告诉后人;不用怀疑,此乃明朝正德年间修建的陆秀夫“衣冠墓”。其次,在修筑保护“潮州陆公墓”历史过程中,履行了职责。“并记其缘起于即,以严禁夫侵殿樵抨之渐,且以释考古恁吊者之疑。”(载《重修陆忠贞公墓记》)
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平整土地中,将明朝正德14年(公元年)所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陆秀夫“衣冠墓”墓园,被一举夷为平地、碑石散失殆尽。近年陆公墓碑在东郊乡亲族老协助下又被发现。于是,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各乡代表经过多次商议之后,决定:
重新组建《第二届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机构,在尊古制,循古例基础上,重新迁建“潮州陆公墓“,由于这是历史上称为“异代尊”的史话,在明代朝廷就已经具体的批复允许“祀典如祀历代帝王”,故此定名为“潮州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
其次;循古例将(陆秀夫公第十代孙)明代著名高士陆竹溪墓同时迁建。
第三,循古例确定各村祭配祀轮流方案等。
从年初开始筹备,到年才把原在东郊的陆秀夫墓迁至黄田山麓的英山村枫塘山,重建陆公墓并扩为陵园,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陆秀夫陵园”位于黄田山东麓,是潮州市旅游景点———淡浮院的背面。
陵园气势雄伟、视野辽阔。依黄田山脉,眺南武群峰,迎淙淙秀水,临芊芊芳草。先贤典范,为万世楷模,光照后人。
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为陵园题写了“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石牌坊。
原汕头市政协主席李习楷为陵园碑记亭题写匾额。
石牌坊正面对联颂诗;
匡国安黎庶沐风栉雨奔宇宙
蹈海抱龙归一片丹心照赤日
石牌坊正面对联为陆秀夫公二十三世裔孙--利昭拜书彖书颂联。
壮志堪嘉殉难厓山辅宋室
忠贞足慕舍生负帝倾零汀
背面石牌坊;为《孤忠大节》“嘉靖丁酉秋日沈伯成题。”复制原竖于韩山师范学校中石碑。
石牌坊背面对联颂诗;
铁臂丹心昭日月名垂千古
伴君蹈海震山河气壮九洲
石牌坊背面为陆秀夫公二十三世裔孙--利昭拜书彖书颂联。
海国孤忠仰止万世
浩然正气彪炳千秋
英山村地处革命老苏区,是历次革命战争期间的红色根据地。故此地既有民族英雄的光辉历史,以及陆秀夫公等抗元将士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先烈和前辈们坚贞不屈、气节凛然的操守,为潮州增添了严峻、辉煌的色彩!又有革命战争的光荣史迹,人文资源丰富,将成为潮州市一处旅游景点。
潮州陆公墓(衣冠墓)截至现在,从已掌握资料整理,历次修建,重修情况记录如下;
初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年),由时任潮州知府张景阳,同知林廷谟,迁墓于(潮州东郊)负郭之废庵,开始了丞相墓在潮州(郊区)的历史。
修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年),由时任钦差提督,南、赣、汀、章、惠、潮等交军务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察领衔修建并题碑石。
重修于清光绪十六年(年),由时任广东候补棣州知州、权知海洋县沈麟领衔重修,并题写碑记,主持举行祭祀仪式。
迁建于公元二00二年,由《第二届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牵头,粤东地区陆氏众裔孙捐资,到年才把在东郊的陆秀夫墓迁至磷溪英山村枫塘山,重建潮州陆公墓并扩为陵园,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潮州宋左丞相陆秀夫陵园”虽然只是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但是,掩映在满山遍野的翠绿之中,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墓前的苍松翠柏,环绕陆公墓,饱经苍桑的墓碑高高地矗立在黄田山麓,正向历史,向后人讲诉着那个古老而悲壮的故事。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首先应该是民族精神,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余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但这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存在。
年秋月初稿年修改于潮州
附文1;迁葬忠正陆公祭文
知府张景阳,宋季陆丞相负幼帝浮海以死,葬南澳之海岛。弘治十四年,渔人伐其墓,致讼公庭,称木山有大石题宋忠臣左丞相陆公之墓石,书元枢密院副兼潮州路总管丁聚题,时同知林庭谟,慨忠遗草莽随迁葬于负郭之废庵,知府张景阳等谨具牲醴,奠告忠魂,其文日恭惟,先哲乾坤正气,日月争光,孤忠大节,百炼之钢。沉埋海岛渔者,所片感慨奉迁负郭之阳,枕以玉屏,窆以佛堂,面瞰层恋,背倚长江,维公奕叶,近待在旁,灵爽不昧,来格来尝。
明正德十四年(年)
作者语;鄙人由于能力限制,若有不妥之处,敬指教。
------------------------------------------------------
明史卷二百三
列传第九十一陈察
陈察,字元习,常熟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南昌推官。
正德初,擢南京御史。寻改北。刘瑾既诛,武宗犹日狎群小。察偕同官请务讲学,节嗜欲,勤视朝,语甚切直。以养亲归。家居九年,始赴补。
会帝将亲征宸濠。察请无行,而亟下罪己诏。忤旨,夺俸一年。谕群臣更谏,必置极典。
俄巡按云南。助巡抚何孟春讨定弥勒州,以功增秩。世宗即位,疏言金齿、腾冲地极边徼,既统以巡抚总兵,又有监司守备分辖,无事镇守中官。因劾太监刘玉、都督沐崧罪。诏并罢还。
嘉靖初,按四川。请罢镇守中官,不听。帝亲鞫杨言,落其一指。察大呼曰:“臣愿以不肖躯易言命,不忍言独死。”帝目摄之,察不为动。退具疏申理,且请下王邦奇于狱,直声震朝野。巡视京营,与给事中王科极陈武定侯郭勋贪横状。擢南京太仆少卿。疏辞,因请召前给事中刘世贤等二十余人。帝怒,责以市恩要名,贬远方杂职。给事中王俊民、郑一鹏论救,皆夺俸。察补海阳教谕。累迁山西左布政使,入为光禄卿。十二年,以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居二年,乞休,因荐前都御史万镗、大理卿董天锡等十四人可用。吏部请从其言。帝夺部臣俸,责察徇私妄举,斥为民。察居官廉,既归,敝衣粝食而已。
释;
1.帝将亲征宸濠。察请无行,而亟下罪己诏。忤旨,夺俸一年,御史陈察,因为武宗将亲征朱宸濠叛乱,上疏谏阻,竟招来“夺俸一年”的处罚——十二个月的俸禄。荒荒禄荒荒唐明武宗》荒唐明武宗》荒唐明武宗《《荒唐明武宗荒武宗吸取上次南巡诏旨下达后被群臣阻挠的教训,便又下了一道严厉的圣旨:
“宸濠谋反,人所得诛。此次亲征,已经决定。全体臣工,宜体君心。大军南下,指间之事。大功将建,扰心者诛。今后有谁还敢前来谏阻,犯颜奏扰的,朕必大法处之,不宥。”
可是,就在第三道圣旨下发的当天,监察御史陈察,出来上疏谏阻了。疏文的大致内容是:“陛下慎勿轻举,南方风物虽佳,地卑气湿。居久易生病患。陛下宜安居京城,命将讨伐。万乘之尊,而以大将军居之,勿奈自轻。往者数游西北,民间骚然,陛下应下罪己之诏。奈何又生南下之想,其行更为荒谬。臣言出自忠诚,唯愿陛下采择。以全国体,以佑苍生,以成武功。臣不胜惶恐之至。”
陈察是江苏常熟人,是一个很有文名的人物。常熟人杰地灵,文化气息浓厚,那里有昭明太子的读书台。在重建维修时,当地人请陈察写了《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文章写得很漂亮,远近闻名。在北京,陈察也是很有名的。
武宗闻知,本想重处的,但他的心情不错,主要是前段时间已经打死了十一个官员,他至今还心有余悸。他不想再多杀人了,那怕是多杀一个。于是,他便说:“这个人本当重重处理的,但姑且宽大,就罚俸一年吧。但自此以后,如果再有奏谏者,必处极刑。”
这样的话,上至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梁储,下至六、七品的下级京官,就没有一个人再出来阻止武宗南下亲征了。
感谢陆利昭宗亲赐稿,如果您也有关于陆氏文化相关的文章希望发布到陆氏大家族,请后台留言联系。谢谢!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