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风研究家在梦中何日别,春来江上几

家在梦中何日别

春来江上几人还

潮州宿儒郭餐雪略论

文/陈贤武吴晓峰

Chaoshanstyleofstudy

[潮风研究]

郭餐雪先生是潮汕近代书画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然而,这位书画家在去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却鲜人提及,偶有之,也多简略。推其原因,一是他“不幸”而生在“僻隅之乡”;二是正当他的创作趋向成熟期的时候,却溘然长逝。幸得在历经世事沧桑之后,他尚有一些作品流传于天壤间。近年出版的《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岭东人文考论》、《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及《潮汕历代书画录·揭阳市卷》(稿本)都有他的传,但很简单。笔者不揣浅陋,谨摭拾资料缀成小文。郭餐雪(一),名心尧,字伯陶,号餐雪,以号行,又号半生和尚,一作号半生道人,清同治十三年甲戌()生于揭阳县蓝田都棉湖(今属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米街拔元第。常用印章有“餐雪"、“半生和尚”、“餐雪诗画”等。父郭荣,据光绪《揭阳续志·选举》记载,为清同治十二年癸酉科()拔贡生,授临高县教谕,捐升内阁中书。昆弟六人(次陶*,墨香,慕尧,赞尧,三弟则早殇),妹五,餐雪居长。餐雪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敏,有“神童”之誉,加之父亲训子有方,常教其仁义、忠孝之礼,造就了他一生敦厚的秉性。稍长考入当时棉湖的最高学府兴道书院,习制艺之学(近代诗词大家曾习经尝就读于这个书院)。据陈龙庆《答郭餐雪学博得又字》*诗注,言其少年时期曾与弟妹用“秋感"韵,至十余叠,钩心斗角,尽态极妍,因成《吟秋诗集》,一时传为艺坛佳话。可见他早年是过着中国传统文人那种诗酒唱酬的惬意生活。又据《潮安饶氏家谱》记载,他是清光绪年间的优贡生。清同治中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陈龙庆称他为“学博”,可知他曾有过教谕之类的虚衔。*郭次陶,餐雪二胞弟,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在校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参加革命。后从事教育事业。年曾任揭阳文献委员会委员。*见陈龙庆编《龙泉岩游集》卷十二。陈龙庆(—),字芷云,晚号潜园老人,原籍潮安凤山乡,落籍汕头蓬州。清光绪年间岁贡,福建府经历,尝主汕头《岭东民国日报》笔政。辛亥革命后,被推为潮州副民政长。与妻佘云友在蓬州斥家产创办了瀹智两级小学、毓秀女子师范学堂、女子高等小学等。擅吟咏,酬唱无虚日,有《百怀人诗集》、《潜园老人诗稿》、《龙泉岩游集》等行世。郭餐雪六十三年的人生道路,只用“教书读书作画”六字便可概括。光绪三十一年()七月,清政府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这一制度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但对于郭餐雪来说,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绝了他实现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高理想的念头。他开始走出小镇,走出小县城,来到“岭东首邑”潮州城。他广泛结交了诸多文坛名流、丹青艺友,若王延康*、郑心经、黄霖泽(笠芗)、王洪(春澥)、饶勋(若呆)、饶锷*、石维岩(铭吾)等,在文学和绘画上互相砥砺。据《蕉窗随笔》*载:“潮州晚近藏书家,推王少筠之约园、饶钝庵之蓴园,皆过万卷。至书画古器,则有饶渭卿*之自怡悦斋、黄笠芗之铭雀砚斋。”这数人均与郭餐雪交游密切,声应气求,朋友间互激互励,使他在诗文和绘画上的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著录有年他与王约公合作画卷,卷末王题有诗并云:“癸亥春,郭餐雪先生为余画此卷,谢之以诗,即题其后,约公王延康并识。”在佃介眉*《宝籀斋印存》收录有年为先生所治的“餐雪”白文长方名章,是所见佃氏最早的篆刻作品之一。先生曾为佃两次长歌题画,佃亦画山水持赠,他们之间有着20多年“淡似秋”的交往。如今这些画作均佚,因而这方精心刊刻的印章就成为他们交谊之唯一物证。先生得朋友的帮助,在郭氏宗祠(今潮州电影院一部分)设帐课徒,并定居下来,直至终老。年,先生病卒于寄寓,年六十三,卜葬于凤山。年,庐墓平铺整地,被毁。人虽远逝,但其精神的脉动却留存下来,诗书画就是其精神的脉动轨迹。*王延康(—),字少筠、稚筠,号约公,潮州枫溪人。清光绪十一年()举人。曾任《海阳县志》总阅,汕头孔教会会长。*饶锷(—),号纯钩、纯庵,勋堂弟,潮州人。上海法政学校毕业。曾任潮安商会公断处长,韩师教师,南社社员,潮州壬社社长。著有《潮州西湖山志》、《潮州艺文志》、《潮安饶氏家谱》、《天啸楼集》等。*见邱汝滨著《瞩云楼诗存》(六种)。*饶渭卿(--?),名宝璜,勋弟,潮州人。曾与兄合办川英银庄。*佃介眉(--一),名颐,又名寿年,号雁门居士、荻江居士,晚年自号老眉,以字行,潮州人。省立金山书院(潮州中学堂)首届毕业生。毕生致力于诗书画印诸文艺及教育事业。有《亦是集》、《宝籀斋印存》、《佃介眉书画篆刻选》、《潮州美术家丛书·佃介眉》等。郭餐雪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诗、书、画无所不能,所取得的成就并非泛泛者可比。下面就其诗、画、书及教学方面的成就加以分述:

一诗

对于郭餐雪的诗,还是先看同时代人的评价:诗友潮安陈龙庆《答郭餐雪学博得又字》诗有云:“君家住棉湖,卓越神明胄。兄弟姐妹间,诗成争锦绣。伯埙引仲篪,君尤出其右。”饶锷则谓“工于吟咏”。老友揭阳吴雨三*在致女儿吴韵香书札中亦常有论及,如民国十三年()七月廿九日函:“我意欲为尔寻一近师,可时时质问。男校郭先生系昔日老朋友,诗学极其渊博,如果得为指引,将来诗境定能超凡”;八月廿三日再致函吩咐:“郭老之诗如飘风骤雨,倏忽而至。汝初学作诗,本可就正”。年,掌汕头总商会会政蔡卓勋*雅好诗文、书画,公余之暇结“壶社”清吟,同人遍及海内外,先生是潮安组社员。年元旦,饶锷邀杨光祖、石铭吾、詹安泰等诗友,觞集于蓴园,分题徵咏,喜结诗社,因本年为农历壬申年,故命为“壬社”。郭先生后来亦参与之。

郭餐雪的诗曾结集,除上文提到的有与弟妹唱和的《吟秋诗集》。年在贺蔡瀛壶六十寿辰五古诗有云:“现值编我诗,床头亦盈尺。删去几千篇,不敌公万亿。吟就付红鳞,此意公应识。”但是否有结集梓行,不得而知。他于年曾编印《感旧诗存》,收录他与曾习经*、丁惠康、丘逢甲三家唱和诗,饶锷序言他与三先生“既友且才,生同时,处同里,风流蕴籍,有杯酒唱酬谈笑之雅”。历经水火兵厄,今均已渺若黄鹤。我们只能在他的诗友曾习经、陈龙庆、饶锷、吴泽庵、邱汝滨、佃介眉、林廷玉等唱和中得知一些信息。《仙溪杂俎初集》收录有曾习经的《还京留别》、《题郭餐雪小照四绝句》,饶锷《天啸楼集》有《郭餐雪为余题蓴园十景诗赋此志谢兼申元夜消寒之约》,吴泽庵《泽庵诗集》有《读餐雪君罗浮纪游得二十八字》、《餐雪寄示无题诗报以两绝》、《寄赠郭餐雪》、《六月十八日夜与餐雪君及同学诸子坐棉湖桥》,佃介眉亦有《庚午秋日饶翁邀游湖山即景约以绿阴共清活为起句各赋一章呈餐老》、《山水赠餐雪》等等,可知他零星诗事活动。《蕉窗随笔》则有曰:

“郭心尧秀才作《冥间八景》诗八律,甚诡异,记其《鬼门关望月》云:

‘惊沙骇碛路行难,遍地阴风万木干。一片鬼盘金黑暗,千秋鱼钥铁生寒。白头恶卒牵魂过,红泪冤姬带锁看。记得乡园同地府,清光犹是昔年团。’

余谓劲联作‘牵魂恶卒担遮过,忍泪冤姬带锁看’似更贴切,秀才以为然。’”

他的名句:“去到潮州一日游,归家三月说不休”,原诗虽佚,但此联仍传诵至今。《答郭餐雪学博得又字》诗注谓先生“有《花会行》一首,痛陈花会之弊,尤极与人心世道有关。”惜也佚。几年来仅见到先生的一篇序文、十数首诗以及在画上题写的题零星诗句与联语。想从这有限的诗文来评价其“极其渊博”的诗学,很难办到,但也可勉强“窥一斑”,就其诗风而言,是多姿多彩的,有生新劲峭之作,也有淡雅清新之品,还有苦寒酸涩之章,如《题山水画》、《六十自寿》,其《游龙泉岩放歌》具雄阔气象,章法转折回还,吴泽庵《读餐雪君罗浮纪游得二十八字》谓:“二十首诗清彻骨”,一个“清”字道出其诗主要特点。笔者将其所存有限馀诗、联选辑成附录以殿本文,使读者“尝鼎一脔,旨可知也”。*吴雨三(—),名汝霖,以字行,揭东人。清光绪十六年()秀才。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课余论诗作画,有《兰谱》一册,未刊。后人编有《吴雨三吴泽庵书画集》《吴雨三先生家书集》。*蔡卓勋(—),名竹铭,自号小瀛壶居士,澄海人。清光绪三十四年()岁贡。曾任澄海县公牍长,汕头总商会协办,壶社社长。著有《小瀛壶丛书》、《小瀛壶丛刊》、《寄楼余墨》、《壶史》等。*曾习经(—),字刚甫,号蛰庵,揭西棉湖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官度支部右丞,为当时重要的理财专家。于学无所不窥,尤精于诗词,诗坛将他与黄遵宪、丘逢甲、丁惠康并称为“岭东四诗家"。著有《蛰庵诗存》、《秋翠斋词》。梁启超《曾刚父诗集序》:“其择友至严峻,非心所期许者,弗与亲也。其所亲者,则挚爱久敬,如其处父母昆弟之间者,然一以真性情相见。”二画郭餐雪作画,走的是文人画的道路。他凭着文化修养和书法功底,凭着灵气和学识作画。擅长山水。李伟铭称其是“追模四王、属意萧淡简远的传统文人画家”*;《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谓其师法“小四王”,(指清代王玖、王昱、王宸、王愫)情韵俱佳。

*见李伟铭《历史的回顾与现状的检讨:潮人美术概况——以绘画为中心》,载《潮声》年第5期。

《瀛壶居士六十徵画》中有其山水四帧,皆系正方形幅式。其题识为:一“秃柳弯腰,丛芦竞响,一片寒瑟瑟,忍令头颅白。餐雪”;二“断鹭残霞无意绪,极目长江,远远离亭树。餐雪”;三“秋江清思。甲子重九后一日,竹铭仁翁雅正,餐雪心尧寄赠”;(图1)四“松壑哦云,清秋将老,旅窗晴霁,为作是图。餐雪”。(图2)四帧山水均写秋景,意境萧杀。

图1

图2

曾见山水条幅两件,一作于年,题识为“一径山门不待秋,万株翠柏快清游。欲寻古寺知何处?只有钟声落上头。丁卯()秋餐雪并题”*;(图4)一作于年,题识“家在梦中何日别,春来江上几人还?次陶二胞弟旅食羊城,六年不见,今春偶至韩江来余寓,行将又返穗垣,临行索画,信草作此。”此两幅属晚年作品。另《潮汕书画录·潮州市卷》著录有山水小条幅一件:“纵90厘米,横30厘米,画面构图紧凑,景物集中在右边层叠而上”,“题识为‘秋林清话,唐六如有此画意,餐雪写其大略。’”(图5)唐六如即唐寅(--),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是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画家。唐寅的画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郭餐雪自谓写唐六如画意大略,其实与其相去甚远。细读之,这三幅皆相类,题款也同一位置,皴法为披麻结合米点,随意为之,笔墨苍老,技法纯熟,逸笔草草,颇具元人风神散逸之意。尤其是丁卯山水条幅画面之着墨最多处在中下部,坡地一角,根据地势,勾皴点染,随意写出,多用米点及披麻,古木老松,虬枝突兀,高低参差,前后穿插,用笔老辣奇倔,苍劲之感跃然纸上,不远处小桥流水,桥上一人扶杖款款而行,画幅上部松树上方有一高耸峰峦,一线瀑布直挂其间,点明流水之源,再上方为远山,用披麻结合荷叶皴法,淡墨为之。

*此画曾人选年“汕头美术大展”,先后在广东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展出。

青岛天麒阁拍卖有限公司青岛之秋艺术品拍卖会“旧梦遗痕·近现代书画专场”号《山水》(镜心绢本39×cm),款识:辛未()嘉平揭阳餐雪心尧。(图3)《历代潮人名家书画》中刊有一幅山水(图6),纵65厘米,横31厘米,题:“荻芦滩下小徘徊,斜日估航且未开。黄叶打头风拍水,虫声如雨过江来。命臣仁兄法家教皴,乙亥()清和餐雪郭心尧写于秋痕馆。”此幅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他的画,并不满足于仅仅描绘出物象的形态和神情,而是着意在情、意、境各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竭力融诗、书、画于一炉,以求三者相得益彰,扩大画面的深度和广度,以更多更好的美感来震憾读者。而题画诗能够起到补充、深化画面,而不是说明书的作用。

图3

图4图5

图6

图7

三书

郭餐雪以画名,书法为馀事,不区区于点划,随意出之,时见率真情趣。《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谓其“擅隶书,宗《礼器碑》,得端庄雅静之妙。”但从所寓目的作品中,年为同邑王翼藩所作的《寤梅集序》结体“平划宽结”,得法颜鲁公,但起笔收笔多露锋,笔力劲挺,笔法又掺隶书、魏碑,平中寓奇,正处涉险。年题赠天啸楼落成之隶书联“长啸一声横素鹤;重楼百尺卧元龙”*(图7),笔划大小变化不大,结体紧密,布置匀齐,貌丰骨劲,醇雅清古,平心通达,用笔方圆兼备,颇具完白山人(邓石如)笔法,又直追汉之《张迁》、《史晨》、《华山》诸碑。其画作题款多为行书,从所寓目的画作读其行书,似曾致力于颜平原、米海岳之行草,飘逸跌宕,气韵秀丽清雅,兼有二王遗韵,并渗透北碑的神质,多洒脱自如的宋明意趣。揭阳谢逸豪先生认为:餐雪老楷书带有魏碑笔意,应与受同邑曾习经之影响有关,曾氏于书曾“十年静写馆坛碑”。郭氏行草与老友吴雨三之书有相似处,其稍后之郭笃士书法可见其影子,只是郭笃士更有个性,走得更远,此时代书风使然耶。隶书则更接近明清书风,少些汉碑之古意,但要写到这般境界,亦非泛泛者所能为也。

*此联制成木匾,今仍悬挂丁天啸楼上。联没署款,据《潮州名胜联话》知为先生所撰并书。

郭餐雪先生曾为邱汝滨先生题册页(图8):

“手泽留贻令子贤,王褒如捡蓼莪篇。旧箱纨扇儿能守,不为秋风念往年。

宫扇葳蕤半褪金,鄂州父老怆人琹。一书一画还珍重,已信丘迟报本心。

辛未九秋寓斋潇索,适汝滨仁兄出其令尊翁居鄂垣时知交诸名流投赠书画团扇集装成册见示,并承嘱题,书此即希吟政。揭阳餐雪郭心尧。”

图8

四教学

郭餐雪不仅以诗、书、画称世,也是一位名师。在教学上,他认为,师生间当随时切磋问难,砥砺观摩,俾养成敦厚善良之学风,而收浸润薰陶之效。据学生胡镇福、翁兆荣先生忆述,先生讲课不以具有十足的鼓动力为特点,而是以细腻、形象见长,或者说,他不是以长江大河的汹涌澎湃激荡人的心潮,而是娓娓道来,似潺湲的涓涓细流渗入人的心田肺腑。其教学思想也与时俱进,接受新风气。年,陈亦修受省委派,从教育部立国语讲习所学习国语(普通话)整套拼音教学方法归来,在时任潮安县长陈友云(潮安庵埠人)支持下,创办了“潮安县立注音字母传播所”于府学宫,推广国语,扫除文盲,普及识字。先生在教学实践中,就深感中国文化难以发展,乃因民众识字太少,精神不得传递之故,遂甘当学生,入所学习。4年,陈亦修在回顾这段经历说:“当时更值得欣慰的是各界知识分子,对这运动反应热烈,大力支持,县城宿儒如郭餐雪,学者如俞侠民,工农领袖如侯映澄、张卧云诸先生都先后入所研究”,“从此,如火如荼的国语运动,便在那古老的潮州府治潮安城发动,大步迈进。”*他初来潮城时,寄寓司巷头郭厝祠,开馆课授蒙童。年,名士王延康感于民初以来,政制更易,风气变换,以西洋新学为用,崇尚欧风,摈弃旧学,遂在汕头设孔教会,在汕头崎碌尾创办私立国粹学校,强调以礼义教诲后生,以名教纲常为立身行己之道。他与先生相知有素,遂聘为教员。时在校任教,均为潮汕硕儒,若大埔温丹铭,潮安杨雪立、吴竹朋、吴子筠、陈孟卿,揭阳谢庸甫、黄钟,潮阳朱晦庵等。上世纪三十年代,潮城邢佑合家族在载阳巷邢实园公祠(今市粮食局)创办了私立培英小学,亦礼聘先生为老师。因邢氏时系潮城殷实之家族,学校基金全由氏族公蒸支付,对受聘老师十分礼遇,薪金不亚于当时省立金山中学老师的待遇,所以到学校任教的老师,不仅有一定的荣誉感,在社会上也有很高的名气。只要看看当年曾任教的老师,如李醉石、戴贞素、王显诏、佃介眉,就知师资不凡。贤师出高徒,培养出来的学生,堪与当时名校城南小学相媲美。先生以教师为业,在潮州、汕头任教多年,学生亦多。兹就所知,按其生年概述如下:胡镇福(—),潮州人。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悬壶济世为业。受先生影响,爱好书法艺术,尤擅隶书,富收藏。是潮州书法研究会理事,潮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翁兆荣(—),潮州人。幼师从先生。24岁时已是潮安县商会执委,是大行业的代表人物。建国后曾任潮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市民建会、工商联常委、副秘书长,潮州集德福利会办公室主任、顾问。*林适民(—),潮州人。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年在汕头参与编修《潮州志》工作,编成《兵防志》等。是潮州退之诗社顾问,汕头市书法家协会、市语言学会会员,汕头市岭海诗社社员,潮州韩愈研究会成员。与人合编有《潮州音字典》、《潮州历代诗选》。曾自题画像云:“于父祖声名,全无小辱;对家乡文教,两有微劳。”幼从先生学,“在奠定札实的国学根基的同时,亦练就了一手好书法。晚年赋闲在家,登门索字者络绎不绝。他喜用露锋、方笔,笔划坚挺,气势开张。随意挥洒之间,纵横捭阖,神采飞扬,满篇灵气跃动。”*又据康晓峰先生(—)追忆,国际汉学大师、书画大家饶宗颐先生(—)亦曾师从先生。虽乏资料佐证,然先生与其尊翁钝庵先生友善,是天啸楼的常客,选堂先生向之问学,亦不是无可能的事情。*见《增三潮声十五音序》。陈亦修(—8),潮州人。曾任汕头《光华日报》社长,年任揭阳文献委员会委员,年被选为“国大代表"。后在香港从事教职。*详见叶天津《故土掇珩·“慈庐"与前后赤壁赋》,载《潮州文史资料》第18辑。*详见许振声《怀念翁兆荣》,载《潮州文史资料》第20辑。*详见曾楚楠《临风铁干挺照影碧泉香——怀念林适民先生》,载《韩江》年第1期。

附录

郭餐雪诗联选

次韵还京留别

促送行诗与酒并,别离偏在落花春。

平生怕领销魂景,薄雨声中送远人。

附:曾习经诗二首

还京留别

哀乐年来百感并,一帘寒雨近残春。

最怜明月江头别,从此天涯忆故人。

——上作于年

题郭餐雪小照四绝句

夜色沉沉隐书幌,秋空历历动星辰。

王郎斫地杜陵老,青眼高歌信有神。

读书万卷空复尔,怅望千秋亦惘然。

似有才人吊黄祖,不妨重赋鹦鹉篇。

遥夜月痕窥隐隐,空山竹露滴涓涓。

琴丝贴妥炉烟定,猛省红尘二十年。

桃叶桃根总不如,江山清怨却踌躇。

碧云无际风潮晚,独倚船舷读道书。

——上录自《乡邦人文》

游龙泉岩放歌

我生自有游山癖,每向招提携蜡屐。游山游后便留题,倾出胸中数斗墨汁污山石。二十二日潮阳临,潮阳灵山之山不高深。二十四日澄海历,澄海灵泉之泉只一滴。山不在幽兮泉不流,虚名何以有千秋?只缘名人一觞一咏一游钓,故使山灵之名传播古今留。我访诗人陈子到蓬洲,陈子即命诸郎陪我灵泉游。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宗锡、宗锦、宗锷、宗钰更采苓贤孙女,导我与友仲容直蹑最高峰处播席坐山头。坐山头,扪山腹,一洞一洞穿石屋。洞中黯黯列须弥,洞里纷纷飞蝙蝠。洞门植松楸,洞口卧麋鹿。左洞啸声右洞闻,上洞履声下洞逐。洞洞洞洞洞复洞,都是玲珑石块环而复。庄严有佛题有诗,寂寞无钟守无秃。山得游我我应灵,我来看山山有福。灵山灵泉本无奇,只供游客一题诗。地以人传人自好,山获传名山不知。吁嗟乎,灵泉之名只靠诗人为标准,前于诗人指芷云先生翁襄敏。

题翁襄敏读书台

何地无幽胜,翁公旧迹存。旌旗驯虎性,苔藓读书痕巨石有晒书迹,苔不能封。

日丽春禽碎,泉寒古佛繁。底今风雨夜,仿佛课灯昏。

游岩后赠潜园主人

频年折寄陇头梅,残腊相逢笑口开廿四日。黑狱原为名士设君曾因公受累,锦帆应喜故人来。云山有约供吟料,尘海无端换劫灰。记得今晨醉司命,谈瀛犹覆掌中杯。

移舟访戴海湾弯,明发何甘遽告还。六载相思萦梦境,五朝挨过了年关。

翦灯寒夜私弹指,弄斧班门自汗颜。拦路干戈行不得,凭阑愁对鹧鸪山山在龙岩之左。

潜园人指是诗家,我到潜园玩物华。嫩蕊茶开时艳冶,古枝叶秃势欹斜。

嘉肴络绎郇厨出,故卷丛残邺架夸。吟到夜深谁作伴,玻璃窗外一庭花。

海客疏狂拨棹轻,我来刚值晓潮平。荣阳公子多聪俊,饭颗山人太瘦生。

珠玉连篇徵妙句示咏虞美人排律六十韵,烟波催梦践前盟。蓬洲诗老今寻得,不负残年有此行。

——上作于年。

盛会未赴主人代拈又字赋呈

腊客访潜园,挨过年关候。款饮酥醪香,导游灵岩秀。石块砌玲珑,天光时一漏。

出洞复穿洞,钻头入云窦。兰若松团阴。石幢苔藓绣。翁公读书台,晒痕石上皱。

搜僻考古碑,摩挲稽篆籀。芳草抱裙腰,山花簪石兽。偶值流泉源,淙淙岩上溜。

时迎野梅风,阵阵寒香嗅。我因叩禅关,惜无生莲咒。梁尘飞蝙蝠。龛灯覆鼯鼬。

帆影天际飞,涛声云外吼。斜阳挂墟落,人烟寒橘柚。兴尽赋归来,别佛别故旧。

鲑菜贫郎家,吟楼卧灯豆余所居楼名。忽忽转鸧蟀,劳劳私累囿。仆仆渡河津,茫茫海天逗。

容易作重阳,秋风起短袖。名川原在望,思登好岩岫。无奈素心违,归期逼婚媾。

嫁女向平愁,吟诗沈郎瘦九日在鸵江赋感怀四章。拙作达我公,明发怦来骤。惜哉齐滥竽,不克备左右。

雅集既无分,阄韵代拈又。愁绝鲤鱼书,有章须急就。贱子袜线才,此才非天授。

况乃萃群仙,琳琅天府富。屈宋岂衙官,王前惧卢后。雷门布鼓敲,割肉铅刀奏。

自笑唧唧鸣,敢与铮铮斗?譬彼群凤哕,我独含音觳。傥许梨枣附,奢望金石寿。

底觉羼誓言,用以答高厚。

作于年。录自《龙泉岩游集》

若呆先生五十初度以诗祝之

蜀锦吴绫插架多,双鱼百鹿并搜罗。千秋彝鼎超群品,万卷图书养太和。

天与溪山供钓弋,岁增蝙蝠任波娑。一生永享清闲福,安用神仙极乐窝。

作于年。录自《潮安饶氏家谱》

题山水画

东风料峭雨阑珊,镇日幽斋且闭关。写到丹青无尽处,亦应愁唱念家山。

癸亥人日,约园先生两政,揭阳棉湖餐雪郭心尧作于凤城并志

作于年。录自《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

甲子感事

霜落宣南柳影疏,鸟啼故国恨如何?荒凉片瓦悲铜雀,秉直千秋藉史鱼。

群蠹窃钩瀰党祸,一龙扛鼎避夷居。可怜神武门前路,驰过黄绫二辆车。

萧萧落叶怨王孙,宿鹭辞窼别禁门。跋扈已无唐社稷,孤忠难觅李将军。

玉鱼金碗尘封锁,弓剑桥山泪渍痕。遥夜故宫人寂寞,月明南内那堪论。

妖蟇猖獗迫迁移,此是乾坤何等时。薪饷包围怜警监,家居撞破问纤儿。

陈遵慰帝空温语,周凯勤王未一师。残照觚稜秋梦远,西风禾黍正离离。

御辇凄惶出琐闱,铜驼荆棘感依稀。百年家国淋冷雨,半壁河山淡薄晖。

玉玺没收螭纽散,花车焚尽凤轮非。读书闲傍牛栏侧,遥怅燕台赋式微。

作于年。录自《铎报》第二期(年)

蔡瀛壶先生六十寿辰以诗祝之

忆昔战名场,公文成顷刻。如公倚马才,俾我惊失色。

公今贻丛书,文境又一辟。我以诗寿公,兼述旧陈迹。

公正花甲周,我半头颅白。现正值编诗,床头亦盈尺。

删去几千篇,不敌公万亿。吟就付红鳞,此意公应识。

录自《蔡瀛壶遐龄集》,作于年。原诗无诗题,由辑者所拟。

六十自寿

郁郁擎杯酒浅斟,藉将贱诞发骚吟。恩仇未了羞长剑,同调无多剩旧琴。

戏綵有怀终远隔,杖曏谁处可登临。梦中歌哭成何世,乱魄离魂感慨深。

五官端正姓名存,厌恶由人道独尊。爱集鼎彝陪砾石,喜栽药草拼鸡豚。

万灵蠢蠢排畊砚,一瓦呱呱说抱孙。惆怅故山摇落感,江城凄笛黯销魂。

痴聋久已换猖狂,扃户邀谁共祝觞?天地有情容我老,干戈无味惹人忙。

披笺写画都如意,依谱填词总断肠。赁庑梁鸿成旅客,年深无复念家乡。

雨霰刀兵水火雷,经多浩劫鬓毛催。天偏有意嗤儒腐,我岂无情入世来。

仙岛桃防方朔竊,僧寮芋少懒残煨。婴孩倐忽成驼背,酸雁寒蝉听几回。

右四诗为余甲戌六十自寿也,稿脱后未敢示人。今又乙亥端午节,树珊仁兄大人雅索书于扇,录为吟正。餐雪郭心尧。

录自先生手书扇面

题评注灯虎辨类

丝竹东山外,陶情属谢公。绮怀堪刻划,巧思妙玲珑。

绣虎语原隐,雕龙句自工。心机灵敏甚,射覆蜡灯红。

天地洪炉铸,琦瑰萃此篇。钩心还斗角,送目且挥弦。

黄绢原初祖,葩诗补郑笺。琳琅今出世,艺苑竞宣传。

作于年。录自《评注灯虎辨类》,此书是中华谜坛第一部最系统的谜学工具书。

题渔庄联

一半勾留,正野鸟初啼,柳烟未散;

居然图画,有酒人频至,吟客迟归。

录自《潮州名胜联话》。书中有云:“渔庄有屏装近人郭餐雪隶书联”。是书撰于年。今联屏已佚。

跋顾洛《梨云春梦图》

顾西梅先生,讳洛,钱塘诸生。娴绘事,树石苍润,仕女□得之□珍如奇宝。是帧为顾氏之梨云春梦图,旧藏凤城饶君渭卿家,历年既久,半蚀白蟫,一经装裱,而名款与印章无遗矣。饶君不忍作家□□日就漫灭,使后之人未审为何氏手笔,因於谈次,再考《桐阴论画》而钞其颠末,嘱余为誌。余非敢(以)鸟粪汙佛髻也!聊应饶君存古之雅(志)云。渭卿仁丈清赏。丙寅()嘉平醉司命后一日揭阳郭餐雪记。

参考文献

1.丘玉卿丘金峰编著:《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年汕头大学出版社。

2.孙淑彦著:《揭阳美术家人名辞典》,年香港东方文艺出版社。

3.陈龙庆编:《龙泉岩游集》十三卷补遗二卷,年印本。

4.吴承烜主编:《蔡瀛壶遐龄集》四卷,年印本。

5.胡佩濂编:《瀛壶居士六十徵画》,年印本。

6.饶锷撰:《潮安饶氏家谱》,年印本。

7.饶锷撰:《天啸楼集》,年印本。

8.佃介眉著:《亦是集》,年潮州市群众艺术馆。

9.佃介眉著:《宝籀斋印存》,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10.吴沛霖撰:《泽庵诗集》,年揭阳双山人隐庐。

11.邱汝滨著:《瞩云楼诗存》(六种),年潮州诗社。

12.谢益显编著:《增三潮声十五音》,年香港世外图书公司。

13.谢会心编:《评注灯虎辨类》,年潮安梁斫轮印务局铅印本。

14.徐义六编纂:《潮州名胜联话》,载《潮州文献汇编。潮汕大事记》合订本,年香港潮州图书公司。

15.孙淑彦著:《乡邦人文》,年汕头大学出版社。

16.孙淑彦著:《岭东人文考论》,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17.朱万章、佃锐东编《佃介眉书画集》,年6月岭南美术出版社。

[潮风研究]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持笔墨游走于山水之间陈万年的山水画

陈晓生作品《江夏渡口》

揭阳书画家|江岳春

郭沫若:刘昌潮如此写竹,真是当代郑板桥!

林登美国画作品欣赏

《刘百杰先生画集》

近期最热

点击阅读

陈晓生作品《恩和河边》

他饱经沧桑初心不改,被称南国画坛奇才

徐继新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天接云涛连晓雾-郑沛佳山水画小品赏析

揭阳书画家|范昌乾

记忆中的父亲-王仁

超级热文

点击阅读

在线画集|黄少南花鸟画新作欣赏

佳作品读

陈少忠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逸韵留馨

求骨南贴争韵北碑-读蔡叔庸书法

画风解读

红袖濡墨-林玉习艺之路

潮风研究

郭笃士书法:不拘法度写修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w/7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