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多彩乡村,学史奋进”主题教育实践的活动号召,引领我校青年学生深入乡村调研,了解村情民情,涵养爱国爱乡精神,投身乡村振兴,“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由蔡文莲、林肖丽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在7月17日至7月23日之间,带领12名来自潮汕地区、级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赴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黄厝尾村进行乡村生态科普宣传、研学活动。林喜红老师随队开展专题调研。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合照)
实践队以乡村小学为基地,提供高观点下的自然科学教育的知识服务,运用新的眼光回望家乡的历史、建设成就、文化底蕴,从自然观察的视角调研多彩乡村,深入了解家乡文明乡风,感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深入体验党对农村建设的深切关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体现“当地人为当地做生态文明长期工作”的特色。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都做了什么吧~访古韵旧居,探文明乡风旧居,树影婆娑,各式山形墙林立;新房,高大气派。大门常开,功夫茶茶香四溢。“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队员们穿梭于村中小巷内,用镜头记录民居装饰中的潮汕文化。“颍川旧家”“江夏旧家”等门匾遍布村落,昭示潮汕与中原源远流长的传承关系。
(图:黄厝尾村的特色民居)10年前新修陈家祖祠,充分展示了潮汕民居门楼、屋面以及厅堂的装饰。外墙上彩色石雕,梁下生动活泼的木狮子,吉祥花草祥云,无不彰显陈氏家族的显赫家世。84岁的老奶奶背靠木椅,指着墙上的家族合照,骄傲地向队员们讲述多年的陈氏家族的变迁史。(图:黄厝尾村陈氏祠堂)(图:老奶奶为队员介绍家族变迁史)通过探访黄厝尾村,队员们既感受到新乡村的幸福祥和,也深入了解了传统民居的文化底蕴。队员们发现了家乡之美,自然之美,传统之美,文化之美,进一步增强队员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大学生服务家乡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小伙伴们都激动地说:“乡村振兴有我,请党放心”。走进乡村发展史,探访广东文明村黄厝尾村创乡于宋末,是鳌头十八乡之一。“具有多年历史的黄厝尾村不仅是芡实的优质产地,而且还是广东省文明村、卫生村,曾获得国务院嘉奖令。”黄厝尾村委会副主任黄庆钿骄傲地向“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介绍乡村发展史。看着整面荣誉墙的证书,队员们发出了声声惊呼。这是“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在潮州市潮安区东凤镇黄厝尾村进行调研的一幕。(图:实践队在黄厝尾村调研)在黄厝尾村委会内,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警示语更是入眼入脑入心。村委书记陈雄强说:“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建设先行点,继续保持文明村、示范村的优势,黄厝尾村领导干部充分调研,提前谋划,反复沟通,全面规划,科学设计,推进村道硬化、文体广场、老人活动中心、停车场、仁德堂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个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村干部充分发挥地区种植优势,改善水环境,引导农民改种高附加值的芡实,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至年年底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元。”一项项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大大增强了基层干部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实效。(图:为实践队与村干部交流座谈)探寻乡村生态文明,我们在行动“快看,2点钟方向,白色芡实花附近有一只白鹭。”“哇,看到了”。“看到了,正在啄食。”“我也看到了。雪白的羽毛。”……队员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芡实田田圆叶,长满皱褶,轻浮于水面,零星白花稍探水面,点缀其中。勤奋的潮安割莲人(潮安东凤镇把采集芡实称为“割莲”),弯腰趟水,摸莲,割莲。不远处,三两只白鹭,正在水间休闲踱步,啄出小鱼,一饱口福。“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队员正与涟水同行,用镜头记录了人与自然融合的一幕。(图:实践队队员外出观鸟)(图:实践队访谈当地老人)在此次乡村调研中,队员们用镜头、用笔记录下家乡的美和变化。清晨的芡实田里,村民们弯腰趟水、摸莲、割莲,天空中时不时掠过一只只飞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池鹭也是这里的常客!”“黄腹山鹪莺发出猫咪的叫声”在队员们的笔记本中满是大大的“惊叹声”。当地村民告诉队员们,因为“环境变好了,小鸟也就多了”。黄厝尾村曾是潮汕平原水稻高产片之一,如今芡实生态产业成为当地主要特色产业。队员们通过深入调研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近年来,东凤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入推进特色农业芡实产业的发展。芡实特色产业能得以发展,必不可少的原因是生态环境良好。“芡实”既是东凤镇的一张名片,也是劳动人民用以剥出小康,烹出幸福的宝藏。(图:黄厝尾村芡实田)培训进课堂,启智增见识除了亲自研学,队员们还为乡村小学师生进行自然观察研学培训。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长有一个鹰钩嘴的鸟,一般以肉类为食,比如棕背伯劳。如果你们听到棕背伯劳叫得特别欢,肯定是它抓住了鸟当午餐了。”蔡文莲老师生动的讲述,让黄厝尾小学生及教师们听得津津有味。(图:蔡文莲老师为小学生开展自然观察培训)(图:学生认真听讲)(图:学生查阅鸟书)(图:黄厝尾小学老师听讲)通过蔡老师的讲课,黄厝尾小学的师生们也真切感受到自己家乡生态环境之优美,纷纷想加入探索大自然之旅。一阵阵笑声在教室回荡,一双双小手在空中高举,活跃的课堂氛围无疑是对精彩讲课的最好回应。实践队向师生们进行自然科普教育,宣传本村的生态环境,以满腔的热血承担起未来教育者的责任。队员们深入浅出引导师生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铮铮誓言。(图:课堂合照)收获满满,硕果累累在活动最后一天,同学们用画笔绘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以一份份精美的自然观察笔记为研学之旅画上句号。黄厝尾小学五年级的王子兰同学说:“用望远镜看鸟真的别有一番风趣,很开心能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收获满满!”(图:学生自然观察笔记作品)在实践的过程,队员们也收获颇多。邱钰璇同学谈到:“在短短一周的实践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鸟类知识,还感觉我的观察、合作、生活自理等各种能力都在提高。无论是早起观鸟、烹饪晚餐、晚上夜谈、还是下午2:30准时开会、分享体会、安排工作等场景,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林增容同学分享到:“这次实践活动从多个方面锻炼了我的能力,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方面的技巧,同时也了解到全科教师在农村小学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未来身上的使命担当,未来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黄扬茜同学说:“我觉得我的家乡真美,通过这次研学和访谈实践,我发现我的家乡竟然有这么多丰富的宝藏,优美的环境,优质的芡实,勤劳淳朴的人民。村干部和老百姓为了让家乡变得更幸福美好,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我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这也更坚定了我未来成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决心。”“青年行乡村兴”实践队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得到了校方的肯定。黄厝尾村小学的黄勇校长对实践队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这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在我们小学尚属首次。通过聆听实践队导师自然观察研学讲座,带领我校师生到村里芡实田开展观鸟活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认识鸟类,写观察日记,激发了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我校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自然观察活动,提高自然科普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图:黄厝尾村小学校长肯定实践队工作)另外,多家媒体对其活动进行报道。实践队的新闻不仅登上了学校的官方网站,还登上了中国科技日报和南方农村报,潮安区电视台也进行了采访报道。媒体充分肯定了实践队的活动和成果,认为实践队队员的做法展现了当代有志青年应有的社会担当,也对实践队队员今后投身乡村振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更具信心和期待。(图:中国科技日报新闻报道)(图:南方农村报新闻报道)(图: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