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杠杆撬动粤企创新,广东减税赋能打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高靖琳广州报道

  “预计今年重卡新能源变速箱产量将从去年的台增加到超2万台,销售额预计1.4亿元。”4月19日,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下称“宏大齿轮”)董事长陈昌镇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宏大齿轮这款产品销量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税务部门推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年,宏大齿轮共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万元,这笔资金被投向新能源变速箱的研发生产,直接拉动了产量和预期销售额的大幅提高。

  高回报的杠杆效应让“鼓励科研创新”成为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关键词之一。

  年全国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同时,全国全年安排约1.5万亿元留抵退税,明确将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在企业占据重要创新主体地位的广东,科技创新相关税惠政策也受到广泛   此外,广东还将落实珠三角地区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并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平台自用及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为资金、人才、营商环境等创新要素注入活力,多措并举撬动科创发展杠杆。

  减税降费撬动企业科创“杠杆”

  通过税收优惠反哺研发投入成为近年全国开展规模性减税降费的重要逻辑之一。

  年,中央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在此基础上,年再提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后,公司预计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约万元,更加坚定了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对食药用菌有效成分提取及应用的信心底气。”广东林中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中宝”)总裁王清说。

  在农业领域,无论是种植还是深加工也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小小的种子就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王清说,得益于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年林中宝共享受增值税免税销售额万元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95万元。年上半年,林中宝营业收入达.59万元,同比增长.54%,实现扭亏为盈。

  在国家普惠性政策基础上,广东各部门也正“各出奇招”,充分利用政策工具,撬动企业更大的创新潜能。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办公厅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明确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电子台账跟踪机制,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为尽快落实科创企业税收优惠,激发创新潜力,广东省税务局也在条便民办税缴费措施中明确,将在年内推进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一户一档”服务措施,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等“一揽子”政策,带来的变化正加速从“账上”落到生产线上。

  “受益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预计年我们可享受约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经理王帆说,在税收政策红利加持下,企业空调器年产量从年的万套攀升至万套,产值也连年实现新突破。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年全国有32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共减免税额亿元,其中18.6万户制造业企业享受减免税额亿元。

  而同年,广东地区有近3万户企业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额亿元,超过30万户次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款超亿元。

  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项政策助力下,广东的科技经费投入也逐年提升。

  广东省年科技经费投入公报数据显示,年广东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达.60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达.19亿元,投入强度为2.77%,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

  税惠多角度支持科创人才孵化

  除资金要素外,激活市场科技创新活力还需要人才支撑,孵化平台、发展环境也正成为培育科技创新成果的沃土。

  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执行涉及科技、就业创业等11项税费优惠政策至年底。同时,免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孵化服务增值税,对其自用及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在此基础上,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出台工作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支撑。具体包括,落实珠三角地区境外高端人才个税补贴政策,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境外高层次人才。

  “目前我们研发团队有6人,年整体研发投入达约万元,共减免近34万元所得税。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继续投入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年预计再投入万元优化生产线。”潮州市怀盛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朝怀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减税、缓税等优惠政策落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未来计划进一步扩招研发人员及一线工人。

  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也正加速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今年3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除直接招聘研发人才外,部分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与高校专业技术团队展开合作。

  “高校具备较强、较丰富的智力资源,我们也计划聚焦节能、环保及废纸造纸相关研究方向与相关高校或行业专家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山永发纸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张培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持续与专业学科院校探讨新的想法和研究方向,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实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公布数据显示,年至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公开量达.84万件,远超其他三大湾区。

  在创新人才带动下,年广东省高新企业存量超5.3万家,实现高位“五连增”、全国“五连冠”。

  “今年初我们搬入粤港澳创业孵化基地后确实享受到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很多帮助。”广州农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岸发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希望未来能够针对小微企业人才招聘推出进一步扶持政策,比如提供落户指标等,以帮助小微企业更好吸引人才。

  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年广东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已达约.15万人,其中约95.56万人来自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x/12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