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融入ldquo海上丝路rdq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区域合作平台构建

作为经济空间结构体系,潮州要积极融入“海上丝路”建设,纳入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战略中。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联动,加强与周边市、珠三角、泛珠三角省市、东盟区域等层面的联动,发挥城市在港口产业发展格局的影响,加强区域认同与战略捆绑,提升合作绩效,发挥整体协同效应。

(一)加快潮汕揭三市一体化、同城化发展进程

潮汕三市都应确立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赢”思维、“协同”思维,通过实行战略协同和联盟,体现开放条件下地区整体融合的要求,并利于产生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和地区优势的互补效应。在产业发展方面,三市配套合作,整合产业链,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围绕创意工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和传统优势产业,联合打造上中游连接紧密,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将统筹构建共建共享,顺畅快捷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形成汕潮揭一小时生活圈。

(二)加强潮州与珠三角地区城市的协调联动

粤东经济的发展与珠三角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要充分吸收珠三角的产业辐射带动,才能形成连片连带发展。潮州应进一步主动加强与提供帮扶的中山市的对接,专业镇对接应作为中山潮州合作的重要内容。应进一步推动中山灯饰、家电、食品加工、淋浴、红木家具、休闲服装与潮州陶瓷、农业、陶瓷卫浴、木雕、婚纱晚礼服在设计创新、生产加工、市场拓展、产业服务平台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对口帮扶工作要从依托产业转移为主上升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主。

(三)打造闽粤经济合作区省际区域合作平台

粤闽合作首先是基础设施的联通,陆上交通方面,两省可进一步合作发展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的建设,国内现已打通港澳(深圳)-潮汕-厦漳-福州-浙江-上海的沿海陆路大通道,国际打通港澳(深圳)-潮汕-厦漳-台湾及东盟的大通道,建设好该经济走廊。粤闽两省可借助厦深高铁的优势,构建粤闽海上丝路的商贸物流基地。潮州应抓紧做好潮州港经济区、饶平樟溪工业园等核心区的建设,抓好闽粤台产业深化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台产业的深度对接,吸引台湾产品在潮州地区加工增值后再出口到东南亚,使潮州成为台湾进入东盟的前沿平台。

(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潮州应抓住国家打造世界级粤港澳大湾区的契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吸引企业到潮投资,吸引港澳金融机构到潮增设分支机构。合作领域主要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二是金融业合作。

(五)加强与东盟成员国及相应城市的合作联动

当前,潮州市应重点加强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经济体量大、总体投资环境较好、对改善我国地缘政治环境有较大作用的国家的合作交流,借助广交会、国际潮商大会、潮青联谊会等平台,汇集华人华侨资源,通过发展友好城市关系、友好港口关系,互设经贸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机构,建立若干战略支点,建成面向东南亚的区域航运枢纽、物流中心,不断增强潮州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融入“海上丝路”战略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

对于潮州来说,当前特别需要推动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缩短与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时空距离,加强对外交通通道的连接性及市区主要交通网络的疏通,降低物流交通以及信息流传输成本,打造一批方便快捷的市际出行通道和四通八达的市域公路网络。应优先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主干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口岸建设,打造海、陆、空衔接并进、内外通达、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政府统筹,推动经济贸易区域合作

1、推动形成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区域经贸合作机制

与珠三角、泛珠地区、东盟邻国之间形成多层次和大范围的互动和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的协同演进和分工合作。逐渐形成以重点园区为“龙头”、周边园区为配套的产业集聚区,优先安排大型工业项目进驻,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并促进潮州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引导产业成链条转移,推动园区集聚集约发展。改善产业转移园区环境,积极探索创新园区开发机制,推行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适当扩大产业园区的经济管理权限,坚持市场化运作,调整园区税收在投资方及落地方的分配,在省政府认定的产业转移园区推行“零收费区”政策,满足激励相容要求。

2、政府与民间力量协同,推动“大文旅”产业合作

(1)将文旅产业培育成潮州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政府主导战略,把握重大决策,主动介入管理,加强城市整体品牌的塑造,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多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发起设立潮州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和引入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企业集团引入、组建、经营的推动作用,打造潮州旅游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设立驻外旅游合作推广中心,充分利用“粤港澳一程多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宣传推广联盟”“泛珠三角旅游合作”等跨境、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将旅游业培育成驱动潮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实施“文化+”战略,加快文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探索发展陶瓷、婚纱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木雕、潮绣、抽纱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集聚化发展,打造广东省“文化+”产业融合示范基地,促进传统文化与创新创意融合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通过文化艺术展会形式,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海内外潮人和各地朋友,将民间的民俗文化等提升到较高层次来运作,提高潮州大地的集聚效应,用深厚的潮州文化,将海内外潮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3)擦亮潮州菜品牌,推动特色产业走出国门。潮州一个大有可为的方向是推动潮州菜美食文化“走出去”,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认证、培训、资助、考评体系,加强潮州菜美食文化的输出。潮州菜具有广阔的影响力,就其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言,潮州菜可成为弘扬城市文化的名片。美食文化的传播的同时也促进了潮州文化的传播,且具有很强的后续效应,民间的接受程度高,会带来互访、旅游和商业交流的接触机会,促进双边商业的达成,一举多得。

(三)加强与海上丝路国家的人文交流

1、讲好潮州故事,搭好合作平台

潮州市学术界、媒体界等应注重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的研究和宣传,讲好潮州故事。通过支持学术界对相关战略的研究、媒体的宣传,增强潮汕地区相关方案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争取省政府及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x/5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