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轶事潮州方言百余年音韵演变

潮州是粤东最早开发的地区,潮州方言指潮州汕头一带的闽语,目前使用人口多万,如果连同后来繁衍的揭阳和汕尾市,应有多万人。粤东闽语自宋代后陆续从闽南地区迁移过去,多年来这里的闽语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还保存着闽南话的基本面貌,一般都认为是闽南方言的变种。19世纪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把汕头开放为通商口岸后,不少潮汕人陆续向东南亚移民,形成了“潮州帮”,在泰国定居的尤多,使潮州方言成为粤东和港澳、东南亚地区一种有影响的汉语方言。随着汕头港的开放,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潮汕地区后,记录了百余年前的潮州话,其中也包括潮人带到泰国的家乡话。由于潮汕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本地人也先后研究了自己的方言。将教会罗马字记录的语料和现在的潮州话作比较,考察这一重要方言在百余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就成为十分诱人的课题。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文库”之《潮州方言一百多年来的音韵演变》(徐宇航著,年12月版),就是关于这项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成果。

该书最大的优点是在材料收集上下足了功夫。关于19世纪的罗马字语料,作者搜罗了12种,大多属于19世纪下半叶,不少是名家之作,有语言学价值的几乎都囊括在内。全书对于各书作者和书中体现的音系和字母符号也作了详细分析,拿来做比较的现代潮语的材料和论点,则有李新魁、李永明、张盛裕、施其生、林伦伦、张屏生、庄初升等人的研究成果,既是广泛的也是高质量的。正因为比较研究的两头都有丰富而坚实的材料,所作分析就有充分的说服力。时下相关专题研究不少是材料搜集不足、理论发挥过头,该书作者这种“跑马拉松”式的硬功夫值得赞扬。全书另一个优点是对潮州话年间变化所作的比较,能抓住主要特征做详细考察。潮州话语音演变中,声母和声调变得少,韵母变得多,书中把重点放在韵母,对各项变化都进行了详尽说明,并且理出演变的历史顺序,所作分析比较有说服力。

除此之外,该书在运用19世纪罗马字语料和现今潮汕话做比较的同时,也观照了和罗马字同时代出版的地方韵书的材料。潮汕人继承了闽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x/6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