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我军人皆悲壮激昂,准备一死报国,不辞所望。凡我同胞群起作全民之抗争,国事庶未有豸?”“当此国族存亡绝续之秋,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更何遑计及其他一切。”……今天是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92周年纪念日,上午,抗日航空烈士丁寿康家书捐赠仪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举行。丁寿康烈士亲属丁协盛、丁璟生等从广州专程赶赴南京,将烈士留下的47封家书和3封烈士战友的来信无偿捐赠给该馆。这也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今年上半年发布全球文史征集令以来获得的又一重要捐赠。华侨雄鹰牺牲时年仅25岁丁寿康,字永福,学名丁身祜,华侨飞鹰中的杰出代表,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年1月12日,丁寿康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儿时随父母到泰国谋生,少时回乡读书。年12月1日从空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飞行科驱逐组毕业,任中国空军王牌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少尉飞行员,多次参加对日空战。年7月16日上午,丁寿康正在重庆白市驿机场的宿舍里,给远在泰国的叔父写信。突然,机场上空响起敌机来袭的警报。丁寿康来不及将刚写完的家书装进信封,立即冲向自己的战机,升空迎敌。因敌众我寡,不幸在空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笔墨未干,即上战场”成了丁寿康人生最后的写照。作为潮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潮州市关工委讲师团讲师、韩山师范学院革命烈士丁寿康研究小组成员,丁寿康表侄丁协盛对丁寿康深有研究,曾发表多篇文章介绍烈士事迹,并多次赴各大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宣讲。在捐赠现场,他透露了烈士鲜为人知的家事和这封绝命家书背后的故事:战斗结束后,战友们陆续归队,唯独丁寿康再也没能回来。收拾烈士遗物的过程中,丁寿康的战友也是同乡挚友洪奇伟看见丁寿康桌上放着的这封笔迹未干的家书。信中写道:“十七日那天,我轮值警戒时,下地时不幸因为断了尾撬,打转改正无效,以致翻覆,人幸无伤,不过已够令人悔恨。”“这些日子来,只要天气好,敌机还是继续着大举来袭。可是敌机自以为大编队组成的防御火网足以阻碍我们少数机攻击的夸大迷梦,给我们‘六一O’‘六一一’‘六一二’‘六一六’几次光荣的胜利打破后,夸大狂妄一变而为卑怯畏缩。”……看着信中那熟悉的笔迹,想到烈士未酬的壮志,悲痛之余,为了完成亡友最后的心愿,洪奇伟将这封绝笔信代为转寄给了丁寿康的叔父。并以挚友的身份附信一封,讲述丁寿康牺牲的经过,表达了以丁寿康杀敌救国之精神继续奋斗为其复仇的决心。今天,这封信的原件也被一并捐赠。家书再现烈士短暂而不朽的一生捐赠仪式上,丁寿康的侄孙丁璟生代表爷爷丁身尊(丁寿康的胞弟)、父亲丁涵郑重地将此次捐赠的物品移交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丁璟生曾在祖伯父丁寿康战斗过的湖北孝感空军部队服役。“我从小就知道祖伯父的故事,他为国捐躯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丁璟生说,祖伯父的家书后来一直珍藏在爷爷家中,现在爷爷年事已高,经慎重考虑及家人共同商议,决定在九一八事变92周年之际将这批家书无偿捐出。作为革命烈士的家属,这是缅怀和纪念丁寿康烈士的最好方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随实物一起捐赠的还有烈士全套家书、照片、烈士证明书、韩山师范学院(烈士母校)学籍卡等史料的电子版。丁寿康这批家书,第一封写于年3月7日,最后一封写于年7月16日。以第一人称视角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丁寿康从18岁背井离乡,外出求学、艰难谋生、投笔从戎、报考飞行、刻苦训练,以及参加对日空战、直到牺牲的整个过程。见证了在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一名普通青年逐步成长为忧国忧民的抗日英雄的心路历程。记者看到,这些信件最长的有10页,字迹俊秀工整、叙述流畅细致。字里行间,承载着烈士对家乡故土的怀念和对远在异乡亲人的思念,更展现了一名中国飞行员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了祖国时刻准备牺牲的凛然气概。据丁协盛介绍,丁寿康出身贫寒,父亲中年病逝,家中经济状况较为拮据。他加入军校一开始的目的也很单纯,就是既可以继续圆求学之梦,又能有一定的收入贴补家用。“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丁寿康的思想也开始慢慢转变,开始关心起国家大事,并日益表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存亡的担忧之情。从考入航校开始,家书中一段段的内心独白表明,丁寿康早已抱定为国牺牲、誓死杀敌的决心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的表伯父是无数抗日先烈中的一员,是无数英雄中的一员,他的家书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国热情和民族大义,所以我们珍藏了八十多年还是决定捐出来,让更多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激励后代建设我们伟大国家,强壮民族脊梁,同时把先烈们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丁协盛说。关于空军抗战诸多史实被首次发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是国内专业研究抗日航空历史和抗日航空烈士的专题馆,希望能够通过馆方的进一步研究和展示,挖掘好烈士的精神,激励后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在强国征程上更加奋发有为。”丁璟生说。该批史料的入藏,对于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来说也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该馆研究馆员苏艳萍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中国空军飞行员的家书,为深入研究中国空军抗战提供了重要依据。家书中大量记载了航校如何训练、培养飞行员,以及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航校西迁云南昆明等的全过程,为研究抗战时期航校培训制度、体系、方法以及建设变迁等,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此外,有一些史实是首次发现,比如现有资料记载,航校第八期学员全部毕业于昆明,而丁寿康年12月18日的家书显示,第八期毕业典礼分两地进行,轰炸科与侦察科学员于年12月1日在昆明毕业,丁寿康所在飞行科驱逐组则于12月2日在兰州空军训练基地毕业。重庆,是丁寿康最后生活和战斗的城市,也是他牺牲的地方。丁寿康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了重庆大轰炸,对他所参与的历次重庆空战也有详细的描述,这些来源于亲身参与重庆空中保卫战飞行员的详实记录,对研究重庆空战历史以及大轰炸下重庆市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以丁寿康为代表的航空烈士把火热的青春、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水深火热的救国抗战。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烈士家书是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丰富了馆藏陈展内容,也为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扬英烈精神增添了鲜活的素材。”苏艳萍说。捐赠仪式上,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向烈士亲属颁发了捐赠证书,并正式聘请丁协盛、丁涵、丁璟生为该馆荣誉馆员。双方将共同做好烈士事迹的整理研究,让烈士遗物的历史价值得到充分展示,让烈士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黄欢/文邵丹/图通讯员高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