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济桥21个桥墩全面ldquo体

广济古桥(摄影庄建明)3月7日上午10时许,潜水员黄贵洲再一次戴好氧气面罩,带上水下摄像设备,在同事的帮助下,潜入韩江中。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要对潮州广济桥21个有数百年历史的桥墩进行全面“体检”。

点击观看视频

潮州广济桥始建于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年开始,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聘请专业技术公司,每年进行安全检查检测,以准确掌握水下桥墩的基础情况,确保桥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体检”项目包括桥墩的位移、沉降,以及受水流冲刷情况等。

潜水员黄贵洲带好设备下水

多人合作潜水检测单个桥墩至少40分钟

近期韩江水质良好,水下能见度较高,且疫情防控期间游客人数少,管理方迅速邀请专家组来检测。这些专业人员来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鲁班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据介绍,广济桥桥墩在水下部分深度从五六米到十三四米不等。每个桥墩的检测至少费时40分钟。

水下检测如何进行?这需要多位专业人士的配合。黄贵洲是本次检测的潜水员主力,刘朝则负责在工作船上与他通过对讲系统实时联系。

水下检测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由于桥墩间的间隔并不宽,水面到桥梁的高度也有限,同时为避免输氧管道缠绕,黄贵洲每次下水后绕着桥墩检测半圈,返回后再检测另外半圈。下水后,黄贵洲用喷漆对每个桥墩进行标号,将水下手电筒打开,尔后便下潜至水里。水下检测项目负责人宋现林说,当天水下可视范围大约30厘米,开了手电筒后,可视范围可延展至大约80厘米。

黄贵洲对桥墩进行喷漆标记

黄贵洲用摄像设备对桥墩进行全面拍摄并不时与刘朝进行沟通。刘朝则根据此前的检测报告所罗列的病害点,提醒黄贵洲重点检测。根据水下反馈回来的情况,刘朝在记录表中画出示意图。

水下保护层有掏空现象专家:正常

水下如何定位呢?黄贵洲与刘朝之间以“时钟整点”的表达方式为沟通信号。“2点钟到3点钟方向,有掏空。”11号桥墩,刘朝一边看着往年的数据,一边通过对讲机与黄贵洲沟通。黄贵洲则用钢尺测量。很快,此处掏空数据被报上来:60厘米高,50厘米宽。刘朝已经有10多年的水下桥墩检测经验。他说,水流不断冲刷,桥墩部分受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保护桥墩,管理方通常会通过抛石、加混凝土垫块等方式对桥墩进行加固保护,这些桥墩的保护层厚达数米。因此上述的掏空数据并非来自于桥墩石柱本身,而是后加的混凝土垫块部分。由于冲刷部分不规则,数据均采用最大值来记录。宋现林介绍说,对广济桥进行定期检测比对,有助于判断桥墩是否安全。通过近几年的观测来看,桥墩外观上并没有大问题,水下部分稍微有些冲刷,掏空范围变化不明显。

工作人员在桥面上进行测量

位移和沉降情况则是在桥面上进行检测。工作人员通过电子水准仪和沉降仪进行数据检测,并与以往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是否有变化的结论。

据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吴伟鹏介绍,完整结果还有待专家组在勘察收集基础数据后综合分析,最终对桥墩的安全程度作出评估,提出桥墩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的结论意见以及保护建议。目前,管理方已根据往年监测结果,着手修缮事宜。

来源:南方+文化潮州

讲好潮州故事传播潮州声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hj/8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