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一首杜诗新安吏

"新安吏[唐]杜甫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注:仆射,读作púyè"读者方言朗读▼朗读者:朝闻天、京京、Sundy、何向焱、陈楚洪、淡淡茶香、再回高原、Flaneur西里……方言地区:江苏兴化、武汉江夏、广东广州、汕头、西安……剪辑合成:Flaneur西里宸锦河南话朗读▼普通话朗读▼慕昌翻译:我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有小吏在大声宣读征兵名册忍不住凑过去问:“难懂你们县太小,就再没有成年人?”小吏一脸无奈地答道:“昨晚征兵贴下来,说如果没有成年丁口就依序选未成年的”“未成年人如此瘦小,如何守住那北方王城?”我在心中叹道但见路边:境况好的孩子还有父母相送,境况差的只能独自踏上不归途白水隐隐东流,青山默默远逝,四下里都是啼哭之声:“不要流干了泪水,不要哭哑了喉咙人心柔弱,终会见骨而这高邈苍天,却不能听见人间的悲情!”慕昌赏析:今天我们共读杜甫的名篇、三吏三别的第一首《新安吏》,出自《杜诗镜铨》卷四第十三首。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后的第三年冬天(乾元元年暨公元七五八年),在这之前一年,即至德二载(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战事甚至历史进程的事件: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串通刺杀了安史之乱主谋安禄山,并很快溃败,丢掉长安后,自洛阳败逃退至邺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仅率人。趁着叛乱方阵脚大乱,唐王朝数十万大军收复大片北方失地,并把邺城围得铁桶一般。但很奇怪的是,尽管唐王朝有数十万军队,但由于指挥不力、攻守失度,经过前后一年多艰苦的战斗,竟然依旧没能攻下邺城,甚至有退守河阳桥的惨败,丧失了快速结束战争的最后的一次机会。从此之后安史之乱又绵延5年之久,大唐王朝再也不能恢复,中国历史被折成了两半。杜甫的《新安吏》,记录下的也许就是那个民力耗尽、纪律废弛的大唐最后的挣扎。有关战争的文字,西方历史上,往往多讴歌正义胜利,到了一战后,则表达价值虚无。但胜利和虚无都属于一个“类型”。真正集中表达出对具体个人的关切,要到二战后——这被视作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一项成就——终于抛开了意识形态,终于看到具体的存在,比如《日瓦戈医生》,比如《生活与命运》,都集中描写优缺点的普通人。而中国诗人杜甫,却在十二个世纪之前,就早早实现了这一点。他看到了集体,摇摇晃晃的国家、凛凛如云的军队,但更看到了个体,看到了那个角落里伶俜哭泣的“瘦男”,那个代替老翁被抓丁的老妇人,他因此看到了被席卷在洪流里的众生;这是人性的胜利,这也是一首伟大史诗的标配。同样的控诉战争的情感烈度,我只在安哲《哭泣的草原》里看到过兄弟相逢在战场,是因为:妈妈死了。哀悼所有死于暴力的人们读者手抄诗▼京京读书会群实录:小暖:这个朗读活动好好!有些字不知道准确发音,我得去找本潮州音字典!京京:读错了一点。再录一遍。诗真的要读出来啊,读的过程中作者的诗意慢慢就流到心中,好感动的一首诗啊。慕昌: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诗之一。如果你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会更感动。朝闻天:苏州兴化原属扬州,今属泰州,有一点扬州话,也受一点吴语影响方言学上说是江淮官话泰如片兴化方言。而,实际上,兴化很大,广大的农村方言与县城各不相同。我先献丑了。初中老同学听过,认为乡音无改。慕昌:昨晚的音频,我听了20多遍。尤其是湘乡话版和白话版,我非常喜欢。宸锦:大家声音都很好听,我是人生第一次录音,多多包涵。cherry:写字使我平静。每晚品读一首古诗有意分享方言朗读、手抄诗歌,请加dingClub近期读书会:6月6日:玩物丧志,品酒励志,葡萄酒入门品鉴课欢迎您6月25日:端午泉州走读|纷繁变局里,访千年前的海丝智慧慕昌

感谢鼓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hj/8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