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振兴粤东西北东风,潮州市扩容提质战略又有大动作。继潮安撤县设区后,一个全新规划、重新定位的潮州新区将在潮州中部腹地崛起,这个覆盖13个镇街包括潮州港在内的多平方公里的新区将成为潮州对接海西经济区的经济走廊,也将成为汕潮揭乃至梅州、河源等粤东城市群新的“出海口”,初步估计到年全面建成。近日审议通过《潮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省政府审议通过潮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潮州新区正式揭牌跨13镇街
10月15日,中共潮州新区工作委员会、潮州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潮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许润成主持仪式,潮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林文忠、潮州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小辉为新区揭牌。
潮州新区是潮州的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区,范围包括湘桥的桥东街道、意溪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潮安的江东镇,饶平的钱东镇、汫洲镇、海山镇、柘林镇、大埕镇、所城镇和黄冈镇的国道复线以南地区,共13个镇(街),陆域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6万人。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新兴海洋产业基地、粤闽台合作示范区、广东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先导区、潮州建设滨江临海城市的重要载体、潮人故里和潮汕文化胜地。新区将于年奠定发展基础,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年全面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现代化新区。
潮州新区潮州新区是潮州的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区,范围包括湘桥的桥东街道、意溪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潮安的江东镇,饶平的钱东镇、汫洲镇、海山镇、柘林镇、大埕镇、所城镇和黄冈镇的国道复线以南地区,共13个镇(街),陆域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6万人。
1战略定位潮州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广东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广东省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广东省特色产业示范区、粤东特色旅游名胜地。新区将于年奠定发展基础,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年全面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理想新区。
2发展思路潮州新区的规划建设,要考虑“港城联动”模式,充分利用潮州“依山临江滨海”的山水自然优势,引导新区组团集聚、绿色隔离、网络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环境各具特色、功能紧密关联的“两城两园两区”总体发展格局。
“两城”是指韩东新城和滨海新城。韩东新城位于老城区以东,包括意溪、桥东和磷溪等镇(街),集聚传统潮州文化精华,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总部经济、生态休闲、养生度假和高品质居住等功能;滨海新城位于饶平县城以南,包括钱东镇、汫洲镇及黄冈镇国道复线以南地区,与潮州港临港产业园互动,重点发展综合服务、旅游度假、体育休闲和教学科研等功能。
“两园”是径南产业转移工业园、潮州港临港产业园。
“两区”分别是指依托红山森林公园的红山生态旅游区、通过整合开发海山岛自然资源和澄饶联围万亩滩涂而打造的海山滨海旅游区。
通过这些规划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中心城区向东拓展,以潮州港临港产业创新驱动,与潮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城市发展主轴相契合,推动潮州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采访回顾——访潮州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局局长张传胜
编者按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胡春华书记粤东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潮州日报今起推出《扩容提质建设新区》专栏,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宣传报道潮州市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及新区规划情况,宣传新一轮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敬请 潮州新区规划建设,是近期全市上下重点 “新区规划建设对潮州来说,太重要了!这将是潮州跨越发展的新经济引擎!”近日,张传胜暂时搁下了手头繁忙的工作,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他的办公桌上,是关于新区规划建设厚厚的一大摞资料。
在潮州工作了数十年,张传胜对规划建设潮州新区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认识。他说,这是潮州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潮州城市东扩发展的主要抓手,有利于推动城市发展从“滨江”走向“临海”,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使潮州提升整体实力,增强发展后劲。
“新经济引擎”是张传胜在访谈中一再提及的词语。他强调:“潮州新区只是潮州市的经济区域,而非行政区划。列入新区规划建设的13个镇街,其现有行政隶属关系并没有变。”对潮州新区该如何进行管理这一重要问题,张传胜表示,潮州市将创新管理体制,在新区设立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并做到“五不变”、“五统一”,即列入新区规划建设的13个镇(街道)行政区划不变、统计口径不变、原有税费基数不变、分级管理项目不变、社会管理职能不变,同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重大项目融资、统一新增财税管理,以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新区规划特色十分鲜明,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张传胜说,新区的规划做到了“八个注重”,一是注重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利用江、海、山、田谋划新区建设,打造“两园、两城、山海簇拥”的新区空间格局;二是注重产城融合,实现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互动,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发展;三是注重区域联动发展;四是注重构建具有潮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五是注重陆海统筹发展,探索陆海产业联动发展、陆海污染联防同治新模式;六是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营造“山、海、江、田”交融发展的生态格局;七是注重潮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推进潮州文化旅游发展,进一步擦亮“潮人故里”等文化品牌;八是注重港口经济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临港产业转移园组团和海洋新兴产业组团。
当下,潮州新区总体规划蓝图已经绘就,该如何下好组织实施的第一着棋?张传胜说,目前,潮州市已按照“产城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发时序,谋划了40平方公里的韩东新城核心区、18平方公里的产城联动起步区,有关新区建设的各种专项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
张传胜告诉记者,韩东新城核心区的规划将突出新老城区联动发展,形成意溪生产性服务、桥东教育科研、磷溪生活行政服务三大城市功能组团。产城联动起步区则包括韩东新城起步区和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中,韩东新城起步区位于湘桥区磷溪镇、韩东片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近期以韩东片区改造、潮州恒大城、医院等项目为重点,发展商务办公、教育医疗、文体娱乐、高品质居住等公共服务功能。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铁铺镇和钱东镇,面积约5平方公里,近期以入园的25个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陶瓷、玻璃)等主导产业。
“总之,我们将按照‘产业带动,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思路,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的综合性产业新区,打造潮州跨越发展的新经济引擎。”张传胜对新区建设发展信心十足。
新闻回放南方日报年9月4日星期三
打造对接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
此前不久,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潮安县,设立潮州市潮安区,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
目前,潮州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韩江西岸,老城区面积仅40多平方公里,却承载了60多万人口,城市规模亟需扩大。为此,潮州把新区建设作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跨越发展的重大工程。
《规划》显示,潮州新区范围包括湘桥的桥东街道、意溪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潮安的江东镇,饶平的钱东镇、汫洲镇、海山镇、柘林镇、大埕镇、所城镇和黄冈镇的国道复线以南地区,共13个镇(街),陆域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6万人,至此新区将成为贯通潮州南北的经济走廊。
据介绍,潮州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广东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桥头堡、广东重要临港产业基地、广东特色产业示范区、粤东特色旅游名胜地。新区将于年奠定发展基础,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年全面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理想新区。
构建“两岸四地”合作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规划》还详细部署了潮州新区未来的发展策略,新区将构建“两岸四地”合作交流新模式,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对台合作,加强与粤东北、赣南、闽西的区域合作,主动融入珠三角,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吸引国内外潮人回乡创业;同时,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和临港产业,构筑以特色产业为品牌、海洋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端服务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潮州新区还将构建“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系统齐备的生态体系;塑造有潮州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体系,争取建设成为粤闽及港澳台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打造设施均衡配置、民生保障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将潮州建设成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临江滨海城市。
新区为潮州双转型插上“飞翼”
?分析
记者发现,潮州新区范围覆盖潮安、饶平、湘桥3地共13个镇街,包括江东、钱东、汫洲、柘林等多个专业镇,以及意溪、磷溪、官塘、大埕等多个稍欠发达镇街,经济总量偏小但发展阻力小、发展空间大,新区要为潮州新一轮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助力和支撑的意图不言而喻。
据了解,此前潮安撤县设区,正是从打破受到束缚的潮州产业大格局出发的。由于分属县、区不同行政区域,潮州一直很难从全局上形成“城市服务创新,创新促进产业,产业带动市场,市场反哺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因此出现了“创新资源不足”、“有产业无市场”等问题,陶瓷、婚纱晚礼服、食品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受到制约,特别是“中国瓷都”等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受到影响,大经济板块撬动作用一直难以奏效。
观察人士认为,磷溪、官塘、铁铺3镇划归湘桥区并纳入潮州新区,将为大型的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中心的统一规划建设提供条件,可为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城市要素支撑,而饶平县沿海7镇形成已久的产业支撑力和引领能力无疑为临海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新的后劲,13个镇街连成一片,从根本上将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产生积极的意义和巨大的促进作用。廖奕文
粤东西北紧锣密鼓打造“新区”
?延伸
事实上,为加快构建辐射带动地区发展的“强中心”,借助新型城镇化的契机,粤东西北扩容提质的步伐也在加快。几个月来,省政府就密集下发了清远燕湖新区、潮州新区、湛江海东新区、韶关芙蓉新区等多个新城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抓紧编制新区总体规划。
粤东西北地市也在紧锣密鼓抓紧打造“新区”——
5月底,《清远市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原则批复,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此前,清新已撤县设区,清远的市辖区增加到2个。此外,清远还规划将中心城区与清新城区融合形成大市区。按照省政府要求,8月底前清远将把燕湖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报省发改委审核;10月中旬前省发改委将发展总体规划按程序报省政府审批。
8月底,湛江的《海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由省发改委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的评审,总规划面积约平方公里,目标是将海东新区建设成为“南海战略的重大平台、东盟合作的重要门户、都市经济的新兴载体和宜居宜业的海湾新城”。
韶关也明确,紧紧抓住韶关芙蓉新区列入全省重大平台建设这一机遇,进一步明确新区定位,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区域行政文化中心、机械装备制造总部基地、生态旅游集散地,增强新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针对粤东西北扩容提质热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白国强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扩容容易提质难,“城市的扩容不是单纯的城区面积的扩大,而是城区空间、产业、人口同步协调的‘扩容’过程。相对而言,‘扩区’容易,扩产业和人口难。许多城区扩区之后如何促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的集聚,仍然任重道远。”郑幼智
■时讯
粤下月全面启动
“三个一”通关
南方日报讯(记者/吴哲通讯员/温开湖高翔)笔者昨日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双方定于今年10月在原有广州南沙、佛山、白云机场等地区试点基础上,在广东省范围内全面启动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简称“三个一”)通关模式试点。
据悉,本次扩大试点工作以直属海关为单位,在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辖区范围内开展。根据双方议定,在推进过程中确保每个直属海关辖区内启动1个或以上试点口岸。扩大后的试点模式以原广州南沙“三个一”合作模式为蓝本,使用广州海关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双方开发的“三个一”申报软件作适配修改后进行申报,使用电子口岸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双方确定,将于9月底前全省七个直属海关和参与试点的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支局共同推出试点实施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口岸、商品范围等,并于10月正式实施。
■背景链接
笔者了解到,去年5月24日,“三个一”通关模式在广州南沙启动改革试点,并于同年7月1日起在南沙口岸全面推行,后又扩展到该关辖区全部口岸。今年7月1日,黄埔海关也启动试点,随后,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于7月24日联合发文,明确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工作扩大至全国多个省市。
从试点成效看,“三个一”通关模式对提高口岸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有明显效果。例如,企业申报项目录入项从项优化合并成92项,项目数减少45%,录入效率提高30%以上。同时,随着查验指令的电子化,企业办单候查时间减少50%以上,对货物查验时间减少50%。
海关人士表示,“三个一”通过简化与协调,同步作业,把企业原本一些需要分别办理的手续,简化为一次即可办理,不但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而且提高了执法的整体效能,有利于监督制约,实现阳光通关。
省政府审议通过潮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11-:40:33潮州新闻网
要求潮州争取把新区建成绿色低碳示范区
昨天,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潮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年)》。会议指出,潮州新区规划特色明显,空间布局合理,能突出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等特点,功能较为齐全,新区和起步区符合潮州实际。会议要求,潮州市要抓紧落实规划,特别是要通过组团式发展,结合老城区改造和产业带动,争取把新区建成绿色低碳示范区。
潮州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湘桥区的桥东街道、意溪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潮安区的江东镇,饶平县的钱东镇、汫洲镇、海山镇、柘林镇、大埕镇、所城镇和黄冈镇的国道复线以南地区,共13个镇(街道),陆域总面积约平方公里,现状常住人口65.6万人。规划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潮州新区规划从促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突出区域合作创新主题,发挥潮文化、著名侨乡影响力,积极探索粤台、粤闽合作新模式,吸引海外潮人回归创业等方面出发,提出潮州新区的五个发展定位,包括:建设成为滨江临海城市的重要载体、广东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先导区、广东对台经贸合作桥头堡、国家新兴海洋产业基地、全球潮人故里及潮汕文化胜地。
潮州新区规划充分利用区域内“江、海、山、田”的山水自然优势,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按照产城融合、组团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打造“两园、两城、山海簇拥”的新区空间格局,高度契合十八大提出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两园”是指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临港产业园。“两城”是指韩东新城和滨海新城。山海簇拥”是指利用森林、海洋实现生态护城。重点是围绕潮州新区红山森林公园以及柘林湾滨海资源,维育北部红山森林生态区和保护南部海山滨海生态区,以此形成潮州新区“森林围城、山海相望”的生态景观格局。在韩东新城核心区,规划突出新老城区的联动发展,建设彰显“潮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中轴线,构建“新旧城互动”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打造两条城市功能拓展带,有效承接老城区产业和人口的疏解,形成韩东现代服务、韩东教育科研、韩东综合服务三大城市功能组团。
潮州新区规划按照“产城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潮州当前发展实际和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开发时序,谋划了韩东新城核心区和产城联动起步区。韩东新城核心区,与《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进行充分衔接,包括意溪镇、桥东街道、磷溪镇三大组团,至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通过建设潮州大桥及东大道、韩江东西溪大桥,推进韩东新城与潮州老城区的联动发展,积极承接老城区人口、产业转移,优化潮州中心城区功能布局。产城联动起步区,突出产城融合、产城联动的发展理念,包括韩东新城起步区和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起步区,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其中,韩东新城起步区位于湘桥区磷溪镇、韩东片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近期以韩东片区改造、恒大商业城、潮州大桥及东大道、韩江东西溪大桥、医院等项目为重点,发展商务办公、教育医疗、文体娱乐、高品质居住等公共服务功能。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起步区,位于铁铺镇和钱东镇,面积约5平方公里。近期以入园25个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陶瓷、玻璃)等主导产业。
潮州市将以此次省政府审批通过潮州新区发展总体规划为契机,加快推进新区规划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产业转移、对外合作、最具吸引力的新区,将其建设成为推动潮州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市发改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