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简介以及会闽南语的好处

暑假治疗白癜风去哪儿 http://m.39.net/disease/a_6192223.html
文/孙钢(Poetry-Steel)

先从古诗说起。下面的古诗句,用普通话读,你是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没有音韵美。还有毛主席这两句诗也是: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是呀,你的感觉没错它们应该押韵,但用普通话读却不押韵。是古人和毛主席那么没水准连押韵都不懂吗?非也非也,不是古人和毛主席那么没水准而是普通话没水准。你如果用闽南话来朗读,它们是押韵的音韵美就显现出来了:

满面尘灰烟火色(sīk)

两鬓苍苍十指黑(hīk)

远上寒山石径斜(siá)

白云深处有人家(gā)

茫茫九派流中国(gōk)

沉沉一线穿南北(bōk)

特别是古代一对名对子: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你看出什么妙处没有?它是上联每个字都是同韵的,下联也是,但普通话上联就不是每个字都同韵了虽然下联是。但闽南话就上下联都是每个字都同韵了:

屋北鹿独宿(ōkbōklókdóksiōk)

溪西鸡齐啼(kēsēgēzété)

这又是为什么呢?也许你会满腹狐疑。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闽南语是汉语吗?当然是,而且才是正宗的汉语!所以读上述诗句是押韵的。毛主席虽然是现代人但是他写传统诗词是遵照正宗的汉语而不是普通话的。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闽南话的发音基本符合古代韵书如《广韵》对古代汉语语音的描述,同时也保留很多古代词汇。反而是北方汉语,包括普通话,不符合古代韵书如《广韵》对古代汉语语音的描述,事实上是胡语,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是严重胡化的汉语。这是因为晋代五胡乱华南北朝后,北方大部分时间都是胡人统治的,所以北方汉语不断胡化。

闽南语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南(及福建的大田、龙岩市区及漳平)和台湾,还有广东潮汕、海陆丰、雷州半岛,浙江南部、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另外还零星分布于闽北、江西上饶、江苏宜兴、广西的西江流域,如桂平市、平南县等地。闽南语在外省传播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台湾以前称为山胞现在称为原住民,现在也都通闽南话了)地区外,差不多通行着近乎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其中,通行有于台中、台北的闽南语,稍偏于泉州腔;流行于台南、高雄的闽南语,则稍偏于漳州腔。海内外讲闽南语的人口达万,成为世界60种主要语言之一。

(一)

当今的闽南语是在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晋到宋时期北方汉人大规模入闽的基础上,融入很少量古代福建闽越土著人群的词语而逐渐形成的汉语方言。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上古汉语(汉代及之前的汉语)及唐、宋及以前汉语的语音、词汇。上古汉语的异于现代汉语的两个语音特点是1.古无舌上音,舌上归舌头(即普通话的zh、ch、sh读成d、t);2.古无轻唇音,轻唇归重唇(即普通话的f、读成b、p)。闽南话仍符合这两个特点,例如展(di?n)、程(tíng/tnía)、直(dít)、事(dai,俗写成代)、筛(tāi)的读音符合第一点;放(bàng)、浮(pú)、腹(bāk)的读音符合第二点。而所有其它闽语除外的汉语方言包括普通话,已经没有这两个特点同时都符合的了。闽南语也保留很多古老的汉语词汇,如鼎(dniǎ锅)、枵(yāo饿)、作啬(zōhsīt,干农活或其引申义干工匠活,《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丈夫(dāboō男人,古汉语丈夫是男人的意思)、大家(dāgē,婆婆,《晋书?列女传?孟昶妻周氏》:“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建!事之不成,当於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里面的“大家”,就是婆婆的意思)、大官(dāgnuā,公公。古籍里也能找到出处哦,呵呵,留给你找。不过,古代女子称丈夫为官人,官人的父亲自然就是大官了,这也很好理解),等等。3.闽南话也保留了完整的古汉语入声(韵尾是–t、-k、-p的音节),比如上述的直(dít)、腹(bāk)以及鸽(gāp),而普通话等北方汉语已经没有入声了。这些在在都说明闽南语是一种当代“古”汉语,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闽南话把水稻说成粟(cīk),而粟是黄河流域的作物,恰恰说明闽南人的祖先来自黄河流域的中原且带来古代的中原汉语。还有,闽南话把石斑鱼说成鳜(gè)鱼,也说明闽南人的祖先来自内地。

有很少量词语可能是出自古代福建土著闽越人的词语,或者叫做百越底层。例如虼蠽(gāzuáh,蟑螂。这个词语闽、粤、客都有,粤语写成曱甴);蛤(gāp,田蛤,一种小型蛙),这个词语可比较壮语的gob(青蛙),两者的发音几乎一样。

(二)

谈下文白异读。普通话也有文白异读但很少,例如剥(bāo)玉米,剥(bō)削,其中剥(bāo)是白读而剥(bō)是文读。而在闽南语中,文白异读的字很多,将近有50%。据研究,白读音代表闽南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它是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并受古代闽越土著的语言少许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接近上古汉语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闽南古代读书人学习唐宋汉语标准音的表现,类似现在闽南人学习普通话。文白异读有的有固定读法,例如扁食(馄饨)只能读文读音biǎnsít,如果读成白读音bnǐziáh人家就听不懂了。有的别义作用,例如加工(gēgāng,多此一举)/加工(gāgāng,同普通话的加工)、三国(snāgōk,三个国家)/三国(sāmgók,三国志三国演义的三国)、大学(duaóh,指学校)/大学(daihák,指四书五经里的《大学》)、空气(kāngkuì,事儿,啰嗦事儿)/空气(kōngkì,同普通话的空气)。这些词语前面的是白读音后面的是文读音。读古诗、典籍等要用文读音读,所以,开头举例的诗句,北要读成文读音bōk,而不是白读音bāk。用闽南语读唐诗宋词,李白们听得懂哦。

闽南语有字可写吗?当然有,比如前面提到的鼎(dniǎ锅)、大家(dāgē,婆婆)、枵(yāo饿,枵腹从公的枵就是这个意思)、否(pǎi坏,不好,否极泰来的否就是这个意思,注意普通话是读成否(pǐ)极泰来)。但也有极少数字不知道是写哪个字,如查某(zābboǒ女性、女的)、卜(bbēh要,欲),但这些有传统的俗写法查某、卜等。

(三)

会闽南语的好处

现在有些大人不教小孩闽南话,其实这是种很落后的观念。会闽南语有很多好处:

1.会两种语言的的人,尤其是小孩会更聪明,更不会形成思维定势,因为闽南话和普通话无论是发音、词语、语法都相差很多。现在要求创新的时代,不会形成思维定势是很重要的。对老年人也有好处,比较不会老翻颠(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

2.有利于学外语。普通话发音很简单,而闽南话发音复杂,大部分外语发音也较复杂。比如闽南话的入声尾,就是如英语某些不完全爆破音。例如鹿(lók)的尾音,就是英语k的不完全爆破音。还有闽南话的乌(oō,同英国英语的or的发音),英语也有此音,而普通话就没有。甚至通(tāng,无啥通食,英语Nothingtoeat的意思),跟英语to(do)的语法作用、发音都相近。还有闽南话有鼻化元音例如馅(‘na国际音标?),法语也有,也有利于学法语。-h入声,也与日语的促音差不多,有利于学日语。

3.有利于学文言文跟研究古汉语。例如前面讲过的枵(枵腹从公)、否(否极泰来)、大家(dāgē,婆婆)、作啬等。

4.有利于和其他讲闽南话的地方如台湾、东南亚沟通。

(注:上面闽南语注音用的是《闽南方言拼音方案》,简称闽拼。)

推荐阅读?:方言不断消亡,我们要救吗?[社会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ly/8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