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海阳县学宫为潮汕地区的科举发达做出了

引言

潮州市作为广东省的下辖市,除了辖管饶平县,城区是湘桥区、潮安区,潮州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多年的历史,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庙记

在潮州市城区的昌黎路西端,有一处建筑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这就是潮州海阳县儒学宫。

海阳县儒学宫也称孔庙,始建时间在南宋绍兴年间,,明洪武二年重建大成殿,虽历经沧桑,以后历代屡有增建,始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其主要建筑大成殿完整地保留了明初粤东地区殿堂建筑的风貌特点,殿中供孔子及其弟子塑像。

近年来曾重修棂星门、金声门、玉振门和泮池,并嵌有明、清维修学宫碑记块。

海阳县儒学宫红瓦顶刷红墙,门楹皆丹漆。

作为孔子儒家文化精神的体现和重要物质载体,海阳县儒学宫内的建筑颇有讲究,点滴细节中,不难窥见古人崇儒重教之风。

泮池,相传周代天子宫前的池为圆形,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所以称为泮池。古时候新入学的学员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进孔庙祭拜孔子,这个仪式就叫“入泮”。

泮桥也叫青云桥或者状元桥,古时候只有获得功名或中了科举才能由此走过。

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孔子的祟敬,知县逢春秋二祭及科期,举办盛大仪典才会开启中门,平时均以两腋门出入。大成门三门的门和扇,按照礼制各钉有49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

自唐代以来,潮州文化事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日渐繁荣,到了宋代,更是一跃成为粤东人文荟萃之地。随着宋代政权南迁,大量中原北方移民来到这个地方,这些人是世家大族,在旧时已经受到科举制度的这种福荫,迁到这里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视这种科举制度。

宋代的时候潮州人口暴增,除了从事工商业、农业、手工业之外,也有大量的人来读书。宋代以后,大量的官员,文化非常高的官员大量来潮州做官,这些人来潮州,大量把儒家文化带到这里,来到这里后大量兴学校,办书院。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士子人数的增加,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海阳县学宫也就水涨船高,除了迁移地点,和府学剥离,然后就历代不断扩建。当年就是有城南书院、韩山书院、也有元公书院,在各个乡镇就有龙湖书院等等,各个社区有社学,也就是这些启蒙童生的社学之类,配套设施是非常完善的。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便是当时凤城读书风气盛行的真实写照。从官府到民间,对士子的大力扶持和栽培更促使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记载,唐代潮州登进士者3人,宋代人,明代中进士人。

儒学宫的门前,立了一个牌子“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阳县儒学宫“,这里明明是潮州,并且位于潮州古城的中心,为何称为“海阳县儒学宫”,而不是“潮州儒学宫”呢?

原来海阳县实际是潮州的历史地名,儒学宫沿用了这一称谓。

史地记

潮州城区有潮安区和湘桥区,对于这两个城区放在一起谈,因为历史上都属于海阳县。

潮安区,广东省潮州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韩江贯穿全区南北96千米,南连汕头经济特区,处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金三角”地带。

潮安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年),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与原潮州市区几经分合,几度改称。年12月,县级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潮安县恢复建制,中心城区设于庵埠镇。[1]年8月,潮安撤县设区。

秦汉期间,隶属南海郡揭阳县。东晋咸和六年()设立海阳县。

改属东官郡管辖,东晋义熙九年()置义安郡,郡治设在海阳县内。

隋文帝开皇十年()全国撤郡设州,翌年,义安郡改名潮州(因本州东南部濒临大海,以“潮水往来复”之意得名)。

明清两代,潮州改为潮州府。

年1月,因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改称潮安县,属潮循道。

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的同时,恢复潮安县。

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调整潮州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潮安县,设立潮安区,并将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理。

潮安区北部地形为山区丘陵间杂着两片盆地,南部韩江两岸是一片冲积平原。潮安区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余为平原、盆地和水系。

湘桥区,隶属广东省潮州市,是潮州市的中心城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因域内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而得名。

湘桥区于年12月设立,年6月28日,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三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湘桥区是潮文化核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领海名邦”、“岭东首邑”之美誉,境内有笔架山、金山、葫芦山和韩江形成“三山一水护城廓”的自然风貌,有湘子桥、开元寺、韩文公祠等名胜古迹,是历代郡、州、路、府、道和行署、专区、市、县行政机关所在地。

今湘桥区属地在秦时属南海郡地,汉为南海郡揭阳县地。

东晋咸和六年(年)分南海郡立东官郡,析揭阳地置海阳县以属东官郡,湘桥地域属海阳县。

东晋义熙九年(年)分东官郡立义安郡,湘桥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梁置东扬州,后改称瀛州,湘桥地域属瀛州之义安郡。

隋开皇十年(年)废义安郡,省海阳县,在义安郡境置义安县,湘桥地域属义安县。开皇十一年(年)在义安郡境立潮州。历唐至清,湘桥地域均属潮州之海阳县。

民国三年(年),因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海阳遂改为潮安,湘桥地域属之。

新中国成立初期,潮安行政区划及名称仍沿袭旧制。

年12月,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原潮州市的区划为新设置的湘桥区和新恢复的潮安县。

湘桥区于年4月23日正式挂牌办公。

湘桥区总体地貌是北部高,南部低,自北向南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逐渐过渡。

人物记

在潮州的历史上,有几个人物值得记忆。

一是潮州海阳学宫的创建者陈坦。宋哲宗元符年间(—),福建泉州南康郡王陈洪进之曾孙陈增,陈坦兄弟二人同时来潮州为官,陈增排行八,为迪功郎,任潮阳县丞;陈坦排行十,为进士,文林郎,任海阳县知县。

秋溪陈氏的创始祖是陈坦,他原是福建晋江人,海阳县知县任满之后,陈坦落籍潮州,卜居鹳塘(今潮安县官塘镇)。

二是潮汕本土培养的唯一的科举文状元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人(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他是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唯一一位科举文状元,是明嘉靖壬辰科状元。

林大钦幼家贫,聪颖嗜学。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年病卒。

林大钦的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三是国学大师饶宗颐。饶宗颐,潮州市潮安人,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饶先生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后记

岁月流转千年,但历史却从未忘记,那一段被笔墨书香浸染过的时光,那些心怀壮志、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还有他们一起打造的那个繁花似锦的文化春天。

东视点扫地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ms/11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