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全域规划草案等你来提意见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潮州市全域规划(草案)》公示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我市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研究院开展了《潮州市全域规划》编制工作,现已完成规划成果(草案)编制。根据有关规定,现将该规划成果(草案)(含文本及相关图件)于9月21日至10月20日在网上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请公众查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公众反馈意见方式:

  Email:czqygh

.   传真:-

  -

  联系人:陈先生

潮州市城乡规划局

年9月21日

《潮州市全域规划》公示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潮州市的发展要求,促进汕潮揭城镇群协调发展,推动潮州市加快提速发展,潮州需要从“全地域”视角出发,对全市域城市、乡村进行综合统筹,推进“全领域”融合,对空间、产业、交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领域进行综合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至年,远期至年。

(三)规划范围

  覆盖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枫溪区的全域范围,陆地面积总和为平方公里。

(四)发展规模

  年,潮州市域常住人口为万人,城镇化率约达到70%,城镇人口为万人左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

  年,潮州市域常住人口为万人,城镇化率约达到75%,城镇人口为万人左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平方公里。

二、发展愿景与战略

(一)发展愿景

  愿景1:潮人家园。营造世界潮人的文化中心和交流中心。

  愿景2:海丝重镇。打造面向海丝战略的重要节点。

  愿景3:绿色之凤。积极开展新一轮绿化潮州大行动,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愿景4:创业之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

(二)发展战略

  战略1:人文宜居战略。通过文化挖掘、特色塑造、生活提质的策略实现人文宜居。

  战略2: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协调、空间集聚、平台联动的策略实现协同发展。

  战略3:绿色建设战略。通过生态优先、健康城市、绿色品牌的策略实现绿色建设。

  战略4:创新驱动战略。通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城市提升的策略实现创新驱动。

三、总体空间格局

(一)区域发展格局

  向西强化同城纵深合作:重点依托潮汕高铁站、揭阳潮汕机场的“双港”联动效应,形成都市增长极,集三市合力共同打造粤东城镇群专业性服务中心。

  向北拓展梅州腹地市场:依托韩江水道、梅潮高速等通道,打造梅(州)潮(州)发展轴,增强空港、铁港、海港等战略性基础设施对于梅州地区的辐射和服务作用。

  向东开展闽粤全面合作:重点启动闽粤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共同打造形成闽粤经济合作区的高端生产服务中心,实现港口、产业、城市的有机融合。

  向南对外开拓海丝之路:整合腹地的文化品牌、旅游资源、特色产品等,推动文化、经贸等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开拓海外市场。

(二)市域空间结构

  在“一中心三片区”的基础上,形成“三核四轴多节点”的市域空间结构。

  “三核”:即城市三大战略核心地区,包括韩东新城和凤泉湖高新区、高铁新城、闽粤经济合作区。

  “四轴”:包括两条主轴和两条次轴。两条主轴即依托规划的东西向快速通道及韩江形成的中部集聚发展轴和韩江生态经济发展轴。两条次轴即依托S形成的市域北部发展轴以及依托大潮高速和S形成的饶平中部发展轴。

  “多节点”:即多个层级的城镇节点。第一层级是中心城区(旧城区);第二层级是潮安城区、饶平城区;第三层级是重点城镇,包括三饶-新丰、浮山-浮滨、凤凰;第四层级是其他一般城镇。

四、空间管治与用地布局

(一)市域空间管治

  1、空间管治底线

  生态控制红线:满足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划定一级生态控制线(即生态控制红线),保证城市良好的生态安全格局。潮州市一级生态控制(即生态控制红线)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占市域陆地面积35%。

  城市开发边界:根据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和基本农田等因素划定的、可进行城市开发和禁止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区域的空间界限,即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大边界。划定面积为平方公里。

  产业区块控制线:规划在城市开发边界线内进一步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引导市级和区县级园区向城市主要发展平台集聚,镇级园区集中发展,以促进潮州市产业集聚发展,并节约集约用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2、空间管治廊道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廊道:包括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本规划确定的城市快速通道。以上廊道不得进行其他城乡建设;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两侧需预留50米的防护绿地,国道、省道和铁路两侧需预留30米的防护绿地。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大唐电厂至kV韩江站和进港站的kV高压走廊,两侧需预留35米的防护绿地。

  3、空间管治分区

  划定“两线三区”,实现全域覆盖的空间管制。

  生态控制地区:即生态控制红线范围内地区,包括生态保育用地中市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敏感性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的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

  乡村农业地区:即生态控制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线之间的地区。包括紧邻城区外围分布的乡村地区、各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旅游景区内的村庄以及远离核心城市的外围乡村地区。

  发展建设地区:在城市开发边界线以内,可以用于发展建设的地区,是潮州市人口、经济、社会等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包括城镇化提升地区、城镇化发展地区和战略增长地区。

(二)市域空间布局

  总体做强中心城区、潮安城区、饶平县城三大城区,平原地区培育韩东新城-凤泉湖高新区、高铁新城、潮州港等重点平台,北部山区重点培育生态旅游特色地区和特色农业发展地区。

  注:老城区包括湘桥区在韩江西岸的部分及枫溪区、古巷镇、凤塘镇;中心区其他地区即登塘镇和凤凰洲;潮安其他地区即金石、东凤、江东、浮洋4镇;潮州港组团包括大埕镇、所城镇、柘林镇;饶平其他地区即钱东、汫洲、海山、浮滨、浮山、新圩6镇;北部其他地区即新塘、文祠、归湖、赤凤4镇。

五、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一)构建五大产业板块

  根据现状产业分布及未来产业拓展方向,在全市域形成五大产业板块,包括八大重点工业园区以及五大重点物流园区。

  凤泉湖板块:以凤泉湖高新区为重点园区,与韩东新城实现深度产城融合,打造潮州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龙头。

  西部板块:以南山工业园为重点园区,整合老城区周边产业,重点发展陶瓷新材料、电子机械等产业。

  潮安板块:以潮安特色产业基地、庵埠工业园为重点产业园区,充分利用高铁站交通优势,促进潮州特色产业集聚与提升发展。

  饶平板块:以闽粤合作区启动区、樟溪低碳工业园、潮州港临港工业区、潮州港三百门新港区为重点园区,依托传统产业基础及深水港优势,发展临港工业与商贸物流,做强水族机电与食品加工产业。

  北部板块:以新丰-三饶日用陶瓷工业园为重点园区,引导工业集聚发展,提倡工业绿色发展,减少对北部片区的生态破坏。

(二)打造三大重点平台

  1、潮州高铁新城

  发展定位:粤东综合交通枢纽、汕潮揭对外开放经济文化合作中心区、潮州自然生态现代新城区。

  发展策略:联合空港建设区域核心枢纽,带动周边地区转型升级;以TOD开发模式,开展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体化设计。

  功能布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和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核心功能以交通集散、商务办公、商贸展示、城市综合服务为主;辅助功能包括商贸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现代制造、生态居住等;形成高铁商务片、东山湖片、梅林湖片三大启动片区。

  2、韩东新城-凤泉湖高新区

发展定位:

  韩东新城——潮人家园探索区、精致之城引领区、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凤泉湖高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发展策略:

  韩东新城——结合潮州大桥、东西溪大桥的建设,疏解老城区部分功能和人口,承接城市新的功能;加强与凤泉湖高新区的交通联系,为周边产业区提供高端生产服务。

  凤泉湖高新区——推进市域优势产业整合集聚,加强高端制造业的引进,完善服务配套建设。

功能布局:

  韩东新城——规划形成南部城市综合区、中部文教旅游区、北部新兴产业培育区和东部生态旅游区四个功能片区。

  凤泉湖高新区——采用专业化园区布局模式,形成径南特色产业片、创新研发服务片、铁铺先进制造产业片、铁铺-官塘生活服务片、官塘企业孵化片、南部生态农业片、北部休闲旅游片共八个功能片区。

  3、闽粤经济合作区

  发展定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闽粤台产业深度融合示范区、东部沿海跨省合作先行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引导带动区、区域生态文明共建示范区。

  发展策略:充分发挥闽粤经济合作区的政策效应,通过高铁站和海港带动整体发展,促进促进园区经济的整体提升;充分利用跨界区位优势,加强各个功能组团交通联系,发展商贸服务业,港—工—城联动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功能布局:规划形成潮州港经济区、城东跨省启动区、饶平高铁片区、樟溪低碳工业园片区和饶平县城综合片区共5个片区。

六、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高速公路:打造“两环七射一纵”的高速路网结构,强化与珠三角及福建省的高速联系;包括新建宁莞高速、大潮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宁莞高速与沈海高速联络线。

  快速通道:规划形成“三横六纵”的快速通道网络,促进汕潮揭之间的快速联系,同时支撑潮州重点平台地区的发展;包括改造提升S、意东三路-S、S、S等路段,新建外环西路、外环南路、联系机场并接X的东西向通道、潮汕环线高速联络线、潮安东西向通道、进港大道延长线、疏站北路、大潮高速联络线等路段。

  干线铁路:扩建广梅汕铁路二线,并新建梅汕客运专线和潮州港疏港铁路,形成和大运量流向相匹配的铁路通道,增强潮州对外辐射能力。

  城际轨道:规划“二环二射”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增强粤东城镇群之间的快速轨道联系,同时促进潮州市中心城区、县城及韩东新城等重点发展地区的交通联系;包括从揭阳机场分布串联潮州火车站和潮汕高铁站并通往汕头市区的线路,以及饶平县城、饶平高铁站分别与潮州中心城区以及汕头市区连接的线路。

  打通断头路:打通绿榕南路、绿榕西路、彩虹东路,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情况;打通如意路东延线,连接东西溪大桥,方便韩江东西两侧的交通联系。

七、市域生态建设规划

(一)市域生态结构

  构建“一屏一湾、两廊多片、多核点缀”的生态格局。

一屏一湾:

  “一屏”——包括北部嶂宏、凤凰山脉横亘形成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维育和水源涵养功能,应加强封山育林,严禁滥捕滥挖,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建设,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域级周边的人口规模与开发建设。

  “一湾”——即南部滨海生态湾,应重点做好海岸线、海岛、海岸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开展海域、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合理规划发展水产与加工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组织实施湿地保护和红树林建设。

两廊多片:

  “两廊”——包括纵贯南北的两条生态廊道,即韩江水系生态廊道和黄冈河水系生态廊道,在水系沿线地区通过建设带状公园等方式,形成滨河绿廊,以形成亲近自然的休闲游憩场所,提升区域生态网络连续性,保障水安全,形成城市风廊。

  “多片”——指建成区周边分布的农业生态基质,以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为基底,在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基础上保证连续性,通过开展农业公园建设发挥多元化功能。

多核点缀:

  “多核”——分布在建成区周边的自然山体斑块,包括桑浦山、红山、大北山和大澳山,发挥生态涵养和高强度城市生产生活的隔离保护功能,并依托靠近城区优势,成为吸引城区居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开敞空间。

(二)城市新型公园体系

  规划构建由区域公园、城市新型公园和社区体育公园组成的新型公园体系,其中城市新型公园主要包括线状的堤岸公园,点状的特色村落公园、农业公园以及滨海渔村公园。

  堤岸公园:结合韩江、黄冈河堤岸,在满足堤岸防护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堤岸沿线的滨水生态资源,集合公园绿地、湿地、绿道和村镇服务设施建设等,构建堤岸公园体系,营造良好的滨水休闲功能空间;包括韩江(东溪-西溪)堤岸公园、韩江(北溪)堤岸公园、黄冈河共3个堤岸公园

  特色村落公园:结合潮州市现有特色村落,在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村落周边构建生态缓冲带隔离,通过全面优化村落及其周边空间环境,以及加强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卫生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村落文化特色鲜明的休闲场所;包括龙湖古寨、世德寨、意溪古镇、锡美-桂坑古村共4个特色村落公园

  农业公园:结合规划建设项目,在江东镇、归湖镇、新圩镇以及凤凰镇等有一定农业发展基础的地区,在不改变现状土地用途基础上,通过适当配建服务设施(只能用于旅游服务),把农产品消费场所、休闲旅游场所和农业生产场所结合于一体,建设农业公园;包括香橄榄种植基地、凤凰山国际茶树公园、蚕桑观光农业基地、江东农业生态旅游区共4个农业公园。

  滨海渔村公园:规划利用潮州市饶平县现状丰富的滨海渔村渔港资源,结合现状范围内特色渔村及海上渔排养殖基地,在潮州港生态滨海湾范围内建设滨海渔村公园;包括“三百门渔港”、“三百门野水度假村”“海上温泉”、共3个滨海渔村公园。

(三)生态城市品牌

  发展目标:以北部山区为重要启动区,以潮州市全域整体申报国第二批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发展策略:发展特色生态经济,主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生态涵养补偿机制,以韩江流域保护为重点,争取中央和省政策支持,联合上下游地区建立生态涵养补偿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依托税收优惠、资金倾斜等政策支持,在北部山区开展生态涵养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基本公服均等化。

八、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建设规划

(一)促进多元旅游开发

  1、发展目标

  打造自然与人文、历史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世界潮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争创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旅游休闲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重要称号。

  2、空间结构

  形成“三中心-双门户-五片区”的旅游发展结构。

  三中心:以老城区与韩东新城为综合旅游中心,展现“一老一新”的潮州特色城市风貌,并承担旅游信息咨询、集散、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类型旅游服务配套。饶平县城和三饶-新丰组团分别设立旅游服务次中心,提供旅游服务功能。

  双门户:以潮汕高铁站、饶平高铁站为交通门户,强化区域及城市交通联系,充分发挥集散功能;改善门户景观,塑造良好的城市印象。

  五片区:结合景点的空间布局,打造历史文化、滨海风光、山水风情、客潮民俗、独特地貌等不同主题的旅游片区,提供多元旅游体验。

  3、做强旅游中心

  古城:为古城注入具备新鲜活力的多元产业,提升片区整体生命力,以文化旅游业为导向,引入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多种产业,形成多种业态共存的繁荣局面。

  韩东新城:强化现代城市功能,突出现代城市观光与城市服务,注重整体景观的优化与协调,展现新兴都市风貌,建设大型旅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指南;全面落实饮食住宿、文娱康体、休闲购物等旅游服务配套,培育优质的都市慢生活体验。

  4、营造特色历史街区

  明确四个主要历史街区的发展主题,进行针对性改造,形成不同特色,丰富古城区旅游元素。识别出旅游开发潜力较高的路段,进行主题化路径设计,优化步行空间,结合路段特点打造不同主题的步行文化径。

(二)延伸文化旅游广度

  1、文化活动策划

  传统文化主题:以文化产业为先导,依托丰富的潮汕文化资源,策划文化博览会等特色项目,进一步提升潮汕文化影响力。

  商贸文化主题:以商贸业为先导,结合潮州独特的从商文化以及丰富的华侨资源,策划全球潮人商会等项目,进一步推进潮州商贸发展。

  运动文化主题:以体育产业为先导,利用韩江等地方资源,策划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利用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2、文化空间载体建设

  打造潮汕文化博物馆,展示潮州的名人典故、古迹典藏、城市发展沿革等内容,以实体空间推动潮汕文化传播。加强文化、体育场馆建设,为市民的文体活动提供空间,也为重大城市事件的举办提供场所。

  3、文化产业化发展

  积极探索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产业化发展延伸的可行路径,充分发挥非遗的文化效用,实现对潮州非物质文化的有机传承推广。

(三)推动“全域风景化”

  1、风貌建设目标

  以“全域风景化”为理念,通过核心景观节点培育,特色风貌片区营造,结合风景道串联,展现潮州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特色民俗风情,突显山水风光特色和生态魅力,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和现代都市体验。

  2、景观节点塑造

  对现状人文与自然要素进行提炼,形成传统历史风貌、现代城市风貌、自然乡村风貌三类景观节点,分别展现潮州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城市风光和山水乡村风情。

  3、风景道建设

  拓宽现状S(韩东新城以北段)以及S(饶平县城至三饶镇段),打造临山风景道;拓宽现状S、X、X、X,打造滨水风景道。

  4、分区建设指引

  现代人文风貌区:以居住、办公、商业及各类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建筑风格以当地传统建筑符号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形成,建筑色彩可多元化,并体现不同功能区的划分。营造呈现人文风情与多元活力的城市生活空间。

  历史古韵风貌区:以维持传统历史风貌为主,对建筑体量、风格、色彩、高度等进行严格控制,并充分保护与利用其公共空间,优化节点设计,重要节点地段可对建筑功能进行置换升级,形成以潮州历史文化内涵为核心的风貌片区。

  特色产业风貌区:以产业园区功能为主,展现现代化厂房、研发展示、办公及生活配套,建筑风格以现代手法进行设计,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建筑色彩应以当地色彩为主色调,局部以企业化色彩为主,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多元空间特点。

自然山水风貌区:在充分保护山体地形地貌、水体空间和生态植被的基础上,注重地域特色的营造。适度增加必要的游览、紧急救助、休息玩赏的设施和场所,形成具有自然淳朴特色的生态公园。

田园乡村风貌区:以现状镇区和农村社区建设为基础,充分延续乡镇独特的景观特色和建筑风貌,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风貌控制区。建筑高度以中低密度开发为主,建筑风格以体现地方传统风貌为主,鼓励商业建筑用现代建筑形式表现民俗风格的元素。

九、“三旧”改造规划

(一)“三旧”改造潜力地区

  本次规划根据“三旧”改造目标,结合潮州市规划用地布局及重大设施平台建设,首要识别三种类型的“三旧”改造潜力地区:   基于交通基础设施拓展沿线地区:近期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周边地区,如城际轻轨、中部快速通道、外环西路快速通道、护堤路快速通道、潮州东大道、东西溪大桥、韩江大桥、潮州大桥以及老城区需要打通的“断头路”周边地区。

  基于重点平台带动升级周边地区:市域重点产业平台以及市政公服设施周边地区,如凤泉湖高新区、南山分园、潮安特色产业园、韩东新城、潮州港临港分园周边地区等。

  基于优势资源保护利用周边地区:市域需要保护与利用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周边地区“三旧”地块,如潮州古城、龙湖古寨、道韵楼、凤凰洲优势人文资源和红山森林公园、凤凰山、岗山水库、汤溪水库等重要自然资源周边地区等。

(二)“三旧”改造近期实施地区

  规划近期实施“三旧”改造面积为14.79m2,包括以下三类地区:

  交通设施周边区域:包括外环西路北段、城际轻轨潮州火车站段、护堤路二线站前路段条以及东西溪大桥接如意路段、绿榕西路、彩虹东路周边区域。

  重要平台周边区域:包括南山转移产业园、高铁新城启动区、韩东新城北溪以南部分、凤泉湖高新区、饶平高铁商务区、台商投资区周边区域。

  优势资源周边区域:包括凤凰洲旅游区等优良旅游资源地周边区域。

十、分区发展指引

(一)城市中心区

  1、范围界定

  城市中心区包括湘桥区(辖湘桥、西湖、金山、太平、南春、西新、桥东、城西、凤新9个街道以及意溪、磷溪、官塘、铁铺4个镇)和枫溪区管委会(辖4个居委会和26个村委会)以及登塘镇、古巷镇、凤塘镇、以及钱东镇(凤泉湖高新区部分),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2、定位与规模

  定位:潮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首善之区

  主要发展功能:科技研发、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高端居住。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至年为万人;年为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年控制在平方公里,年控制在平方公里。

  3、规划策略

  建设集约高效、內通外畅的“集约中心”,建设特色多元、产城融合的“活力中心”,建设生态人文优良、公服设施均衡的“宜居中心”。

  4、空间结构

  规划在城市中心区打造“两主三副,一轴三组团”空间结构。

  两主:韩东新城综合服务中心,是潮州市未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公共服务活动中心。位于潮州市政府周边的旧城综合服务中心将包含行政办公、教育、商业金融、公园绿地等用地。

  三副:位于铁铺、钱东镇的凤泉湖高新区产业服务中心,将重点布置高新产业、教育研发用地。南山产业转移园以电子、通讯、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建设生态化产业服务中心。潮州火车站两侧的火车站商贸中心将结合传统产业行业,布置商业金融、商贸物流用地。

  一轴:以省道、潮州大道、潮州大桥、潮州东大道为主要城市发展走廊,东西向串联潮州火车站商贸区、潮州老城区、凤凰洲休闲旅游区、韩东新城、凤泉湖高新区等区域。

  三组团:

  古巷凤塘登塘组团主要包括古巷镇、凤塘镇和登塘镇,以服装和陶瓷为主导产业,加强与枫溪、湘桥的产业联系,结合潮州市火车站打造商贸中心,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改善地区居住生活环境质量,打造乐居社区。

  潮州旧城组团包括了韩江以西的湘桥区和枫溪区,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和服装陶瓷展贸特色,发展金融、咨询、服装陶瓷展贸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旅游、批发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服装、陶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韩东新城-凤泉湖高新区组团包括了韩东新城、凤泉湖高新区,重点培育高端商务、总部经济、科教研发、养生度假和高品质居住等功能,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能力,疏导并承接旧城组团功能外溢。

(二)潮安片区

  1、范围界定

  潮安片区包括浮洋镇、龙湖镇、江东镇、沙溪镇、金石镇、东凤镇、彩塘镇和庵埠镇,总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

  2、定位与规模

  定位:粤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潮州市域副中心。

  主要发展功能: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特色工业以及生态旅游。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至年为83万人;年为93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年控制在82平方公里,年控制在94平方公里。

  3、规划策略

  充分利用潮汕机场与高铁潮汕站时空距离短的特点,加强分工合作,促进双港联动,带动汕潮揭发展;结合未来交通走向布置产业园区,加强园区与城区的联系,实现产城融合,集约发展;依托高铁站的人流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依托良好山水格局,加强生态建设。

  4、空间结构

  规划在潮安片区打造“两轴两心三组团”空间结构。

  产业发展轴:依托潮汕环线高速及东西向快速通道打造横向产业发展轴,联系潮汕机场、潮汕高铁站、韩东新城等重点发展片区。

  城镇发展轴:依托潮汕公路打造纵向城镇发展轴,联系潮州主城区及汕头主城区。

  生产服务中心:依托潮汕高铁站打造具有枢纽和龙头作用的片区生产服务中心。

  生活服务中心:依托潮安城区打造片区宜居生活服务中心。

  高铁新城组团:主要包括沙溪镇、浮洋镇南部、金石镇西部及彩塘镇西部,以交通集散、商务办公、商贸物流、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加强空铁联动发展,打造汕潮揭重点合作平台。

  潮安城区组团:主要包括庵埠镇、彩塘镇东部、金石镇南部及东凤镇南部,以商业服务、公共服务、食品加工为主导功能,重点加强潮安城区与周边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形成合理的空间格局。

  城乡统筹组团:主要包括江东镇、龙湖镇、浮洋镇北部及东凤镇北部,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及小型制造业为主导,加强城镇与农村地区的联系,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饶平片区

  1、范围界定

  饶平片区包括浮溪镇、浮山镇、新圩镇、樟溪镇、联饶镇、高堂镇、钱东镇(凤泉湖高新区以外部分)、黄冈镇、所城镇、大埕镇、海山镇、汫洲镇、拓林镇,总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

  2、定位与规模

  定位:粤东对外门户的桥头堡、潮州市域副中心。

  主要发展功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商贸物流。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至年为65万人;年为81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年控制在66平方公里,年控制在83平方公里。

  3、规划策略

  产业用地集聚布置,用地指标精明投放,率先做强重大平台;增加商贸物流功能,利用高铁优势带动商贸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利用河流海洋资源,完善特色公园体系。

  4、空间结构

  规划在饶平片区打造“一主五副,两轴五片”空间结构。

  一主:在饶平县建设城综合服务中心,承担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商贸服务等主要功能。

  五副:位于饶平县城东部的台商投资服务中心主要发挥对外商贸物流功能。樟溪高堂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樟溪低碳同业园区的低碳产业与高铁站的商务服务功能的联动发展。潮州港将主要承担能源石化仓储、港口集疏运等港口职能。海山旅游服务中心将充分利用海洋资源,滨海旅游服务业。浮滨浮山农业服务中心将以农产品种植加工为主导功能。

  两轴:产业发展轴将串联潮州港、饶平县城、高堂镇、樟溪镇、浮山镇、浮滨镇等主要产业发展地区,实现廊道式的产业集聚模式。旅游发展轴依托黄冈河堤岸公园的建设,串联黄冈河两岸旅游资源,并向海山镇滨海旅游区进行延伸,进一步与汕头南澳岛实现联系。

  五组团:县城中心组团由黄冈镇与联饶镇组成,充分发挥饶平中心的区位优势,通过中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樟溪-高堂组团将充分利用高铁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外向型的低碳产业模式,并积极开发低碳旅游试点。潮州港经济区组团将在满足港口功能的前提下,适当配套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打造现代化临港工业园区。汫洲海山组团将重分挖掘海洋资源带来的发展潜力,结合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产品加工业和滨海旅游业。浮滨浮山组团将整合较有规模的农业村镇,培植成以发展茶叶、水果种植加工为主,带动周边丘陵地区发展的较具规模组团。

(四)北部片区

  1、范围界定

  北部片区包括上饶镇、饶洋镇、新丰镇、建饶镇、三饶镇、新塘镇、东山镇、汤溪镇、凤凰镇、赤凤镇、归湖镇、文祠镇、万峰林场、韩江林场,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2、定位与规模:

  定位:广东省北部生态屏障的核心组成部分,粤东地区的生态建设示范区。

  主要发展功能: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新兴陶瓷产业。

  人口规模:规划总人口至年为35万人;年为4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年控制在35平方公里,年控制在39平方公里。

  3、规划策略

  加强生态保护,强化生态屏障的作用,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加强与梅州的联系,落实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旅游功能体验,增加旅游配套。

  4、空间结构

  规划在北部片区打造“一主三副,一轴四组团”空间结构。

  一主:三饶-新丰综合服务中心,是北部片区生产及生活服务的中心,主要为日用陶瓷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为北部片区居民提供文体、医疗、教育等优质的基础服务功能。

  三副:

  凤凰旅游副中心——为凤凰山旅游景区提供中高端的食宿、休闲等服务,提升度假体验,并为组团提供基础生活服务。

  文祠生态副中心——围绕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农业生产相关服务及基础生活服务。

  上饶-饶洋副中心——为组团提供基础生活服务以及旅游配套服务。

  一轴:沿S、S两条省道形成生态文化经济发展轴,将凤凰山、西岩山等生态资源,三饶-新丰的日用陶瓷产业集聚区以及客潮景观风貌一并串联。

  四组团:

  三饶-新丰组团——主要包括三饶镇和新丰镇,一方面提升日用陶瓷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挖掘客潮文化亮点,发展旅游业。   上饶-饶洋组团——主要包括上饶镇和饶洋镇,整合西岩山、茂芝会议旧址、新彩楼等多种类型的景点,提升旅游业发展。

  凤凰组团——主要包括凤凰镇整个镇域范围,利用凤凰山优良生态风光及特色茶文化,发展度假旅游功能。

  归湖文祠组团——包括归湖镇、文祠镇,重点培育以橄榄、枇杷等果类种植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并拓展农业旅游功能;依托临江区位,结合滨江空间品质提升,塑造休闲宜居环境。

(来源:潮州城乡规划局)

网编:Karen

种植牙齿就到

▲德国Kawo人工种植牙机,采用韩国植是道种植牙新技术。联系电话-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ms/7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