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自幼饱读史书,精通国史,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祖辈辈都效忠朝廷,而他也从小立下志向,在颠沛流离父亲去世之后依旧不改初心。他早年就中进士,之后便名正言顺地走上仕途之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文公,昌黎先生,他当之无愧。
他身份多重,他写的诗词虽然比不得李白的豪迈浪漫,比不得杜甫的深邃悲怆,也比不得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没有李贺那样的鬼才,更没有贺知章的运气和一生顺风顺水。可是韩愈,他的诗,自成一派,很真实。他不会像其他文人一样,或讥讽,或抱怨。他的诗词很平淡地记录真实,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民生疾苦。我认为韩愈是一个行动派,他少了其他文人的文艺,才华没办法和李白还有杜甫李贺等大咖相比。可是他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朝廷的官员,他还是一个政治家,他的内心可不仅仅只有那些文学诗词歌赋,他的心里,装着的,是天下苍生,是大唐盛世表面下的人间疾苦。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失意或得意,悲欢或喜悦。
唐宋八大家,原以为只是看文人的文学造诣和艺术功底即可。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韩愈为什么会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呢?论文学诗词歌赋,那李白杜甫绝对不逊色于韩愈,李白浪漫豪放,杜甫现实忧郁,跟这两位比起来,韩愈的诗词之作还有他诗歌,最多只能算是小清新。毕竟文人大咖在唐朝那个时代真的是太多了,而且百花齐放各种风格都有。那么韩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仅仅只是因为文学造诣这块,还有就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为唐朝为国家做着贡献,是绝对的政治家、思想家。如果说其他诗人,例如杜甫只是胸怀天下,忧国忧民,那么韩愈是真正把心怀天下付诸实践的那个文人。
翰林创风月三千首,可踏踏实实的吏部韩愈,绝对是散文大家。即便文无第一,可韩愈的胸怀,还有他俯下身子离开宫廷贴近大唐盛世的人间夹缝里,去窥探民间疾苦,是所有文人里的第一人。
一个经典的例子,韩愈被贬潮州。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天威难测,天子一怒,遂韩愈就被下放到了潮州这个蛮荒之地。韩愈不痛快是真的,从他的诗句中就能体现到。可是他没有像其他被贬的文人那样,写出讽刺或者自嘲的诗句。一句欲为圣明除弊事,把韩愈一生都说尽了。最后两句诗,他淡定从容地交代自己的后事。这首诗沉重,却丝毫没有一点点抱怨或者自暴自弃的表现。
韩愈是个文人,祖祖辈辈都身居官职,且不论官位高低,至少家境优越,书香世家。就算后来韩愈早年丧父,他一直跟随兄嫂,颠沛流离却也并未见过潮州这种偏僻荒凉的地方。同样都是大唐盛世,同样都是天子脚下,跟那些满是歌舞露台、闹市街巷的长安城相比,竟如此荒凉衰败,落后的仿佛原始的蛮夷之地。韩愈此刻慌了,并且立即下定决心,前文说了,韩愈是实干家,他说干就干。
潮州的百姓愚昧无知,遇到自然灾害收成不好不是开垦荒土,而是把家禽野鸡野兔扔进河里去驱邪,这里的人世世代代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几乎人人不识字,于是韩愈就兴办学堂,扶持教育。这个措施,绝对是治疗潮州的一个重要措施。
潮州经常有鳄鱼出现,闹得人心惶惶,愚昧的潮州人民只知道往河里扔家禽去祈祷。于是韩愈驱鳄除害,彻底让鳄鱼消失只里潮州百姓的噩梦里。他还把这里原始的奴隶制度取缔,要求下放奴隶,改善这里几乎一切的不良习俗。
他还奖励农桑,实实在在的把中原文明传播到了这里,实实在在的把这个曾经是蛮荒的地方,变成了天子脚下又一个文明美丽的地方。他是韩愈,是绝对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任何一个文人绝对做不到他这样,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被贬还是升官,都始终传播着中原文化、人文精神。后来潮州人民把那座山命名为韩山,还建了韩文公祠,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韩愈。更是为了感恩。是韩愈让整个潮州改头换面,焕然一新,以往在潮州的官员,都是想方设法的离开,或者放任潮州百姓不管,潮州也就变成一个愚昧的地方,直到韩愈的到来,才真正让潮州这片土地,有了新的生命。
那么韩愈,他给这片土地赋予新的生命的回报,就是他永永远远地融进了潮州这片土地。他收获了自己的一片小江山。潮州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可韩山永远在那里不变。韩文公祠每年都会有无数人来参拜,不因为别的,在潮州人心里,早已一片潮州尽姓韩,这也是对他最好的歌颂和赞扬。他是韩愈,永远的昌黎先生。
我是史海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