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潮汕文化,探索《潮汕文化读本》进课堂的实践研究,年5月27日,由潮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和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联合在绵德小学金山校区举办潮州市“《潮汕文化读本》试验”研讨会。参加研讨活动的人员是来自潮州市各县区十六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城南小学作为其中的一所实验学校,也派出了骨干教师参加本次研讨会。本次潮州市“《潮汕文化读本》试验”研讨会由市教育局教研员刘少平主持。
活动流程一:领导致辞,由韩山师范潮州师范分院石瑜副院长致辞。《潮汕文化读本》由知名潮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韩山师范学院校长林伦伦等人主编,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理解程度,由生动的童谣、故事与诗词、散文引发一个个知识点,组成了有关潮汕文化的百科知识文库,涵盖潮汕地区的衣食住行、风俗、礼仪、历史、人物。接着,由潮州市绵德小学蔡小青校长致欢迎词。
活动流程二是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林朝虹教授作主题报告:《教材型读本及实施建议》。
林朝虹教授做主题报告
林朝虹教授从背景与意义、教材型读本及其创新性、层次性与方言文化性、《潮汕文化读本》试验方案的设计与要求三方面作详细地解读,让我们知道能帮助潮汕孩子更好地理解脚下的这方水土,感受活色生香的潮汕,意义很深远。
活动流程三:展课,低中高三个年段三个课,教学语言全部使用潮汕方言。第一节由潮州市绵德小学洪菲老师上四年级《富翁嗜工夫茶》展示课,洪老师以文本为中心,解说工夫茶文化,潮汕人喝工夫茶有一定的礼节,突出“敬”、“和”、“精”、“乐”。让学生了解工夫茶的用具及喝工夫茶的礼节,学会冲泡工夫茶。
洪菲老师上展示课
课上,我们还观赏由李淡榆老师演示了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冲泡技巧。潮汕人喝茶不仅为了解渴,更是一种休闲的享受。
第二节展课是潮安区庵埠小学陈碧华老师上五年级《潮州竹枝词》。
陈碧华老师展现潮州竹枝词
第三节展课是湘桥区实验学校刘洁老师上二年级《潮州八景好风流》。本节课亮点是用三种方式读歌谣,让歌谣变得琅琅上口。
刘洁老师的《潮州八景好风流》
活动流程四:由潮州市教育局肖玩君主任作课例点评和总结发言。肖主任用了“激动,兴奋,开心”三个关键词谈了自己的参加研论会的心情。她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了方言,符合当前背景,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她对三节课做以下评价:突出了地方性,趣味性,可读性。并强调实验过程应遵循的原则:自主性,综合性,生活性,形式开放性,读点引伸性。并提出几点建议:1.课型:不要上成语文课;2.课时:低年级歌谣的课应为1课时完成歌谣和文化的学习;3.让学生自主学习;4.课前不要过分地铺陈,注重课堂的自然生成;5.不要给学生留书面作业,造成负担。
肖玩君主任作点评和总结
潮汕文化乃海内外三千万潮人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优秀族群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潮汕文化读本”从童谣、故事、古诗,到散文、随笔与短论,由浅入深,逐渐呈现一个丰富多彩、活色生香且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潮汕”。
开展潮汕传统文化进校园,是让青少年弘扬潮汕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发校本教材、以课堂为阵地、搭建活动平台、深入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潮汕文化的兴趣,体验潮汕文化的无穷魅力,以此来传承和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以课堂为阵地,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让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课堂。相关学科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炼、升华,开展渗透教育,促进学生在潮汕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让《潮汕文化读本》走进课堂。
城南小学,作为百年老校,更要立足乡土,传承潮汕文化,开展潮汕文化的教育研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文化气息。为弘扬潮汕文化精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撰稿:黄兴梅蓝钿)
城南小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