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时间
7.24-7.28
目的地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赤凤镇
小伙伴
叶原源吴梦迪李榕榕郑坚赵银涛宁浩何舒慧王慧芹林卓祺
图文
林卓祺
应国家住建部的要求,我们踏上了全国小城镇详细调研的旅途,而此次旅途的目的地,是位于粤东潮州市潮安县的赤凤镇。
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镇区。当我们一行人的面包车驶进这个镇区范围之后,不出一分钟,我们就进入了镇区中央的镇政府范围内,恍然之间我们就已经走过了半个镇区了,这是我们对赤凤镇的第一个印象——很小。
从接到手中的卫星图就可以看到,这个巴掌大的城镇已经被我们一览无遗,城镇的空间结构也很清新,主要是南北向的两条道路贯穿城镇,东面望田,西面临江,南面靠山,大大小小的房子沿着主要的街道一字排开,有秩序的同时带有一点自由,城镇中心被周边处于自然生态的村落所包围,再外围就是无穷无尽的山河,真的是一个典型的临江山区小镇。
在图上毕竟不能完全感受这其中的空间尺度,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镇?我们即将展开在赤凤镇的“探险”之旅。来到镇政府之后,我们就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工作。
刚来到镇上,首先就是跟镇长以及其他政府官员了解关于赤凤镇的基本信息与情况,一个上午的交流信息量可谓十分巨大,唯一一家水泥厂倒闭,山里来的野猪对村庄田野造成破坏,以橄榄为主要的林业经济作物,天然的韩江河流正在孕育漂流旅游业的诞生,种种信息在我们脑海中仿佛形成一幅画卷,是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镇长是用一种包含怜爱的感情在诉说赤凤镇背后的故事,在冷清的现实条件之下还保留一丝期待未来的热情之心,实在难得。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陆陆续续跟政府人员的信息对接,以及进村进镇的访谈。仅有一位潮汕队友的我们,在接下来的访谈过程中简直是费尽心思,在最开始尝试理解他们在说什么,尝试用普通话正常地交流,到后来,我们已经放弃了——直接动用政府给我们派出的翻译人员为我们一一传达访谈和问卷的信息,虽然这样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也算是可以获得比较完整的信息了。印象比较深的是,我在一个镇附近的村进行访谈时,村干部将我引去一个房子里面,然后召集了一村子留在这里的人,好像开集会一样,大家坐在一大家子里面愉快地喝着茶聊着天,真是一个温馨且热闹的画面——除了我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聊什么。我仿佛是一个外来者(我确实是),拿着一沓问卷,看着大家跳过问卷的内容在有说有笑地聊着家常,我只能露出尴尬的微笑来附和,抿一小口茶,在翻译员的协助上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访谈过程。
在连续几天的大晴天之下,大家都躲到家家户户的屋檐底下紧张地开始了入户调研的工作。而我的任务,就是将这个小镇的空间记录下来。在暴晒的室外来来回回走过这个小镇几十个来回,我想,这个小镇的空间给我的感触应该是最深的。
说到来回几十个来回,一点都不夸张。就如之前所说,这个镇区看起来就只有一个巴掌那么大。是的,当我重新站在村子入口的公路上时,村子的出口就在视线可达的地方,在不远处等着我,全长不过米,真的是一览无遗。
这条公路是贯穿城镇的一条主要的两车道公路,也就是主要的通行性道路。两边基本都是2到3层的平房,偶然有一层的,也有局部达到4,5层,整体看起来鳞次栉比,挺有秩序感。两边有还没长大的行道树,所以基本上找不到比较阴凉的地方。而我站在公路的中间许久,却几乎没有看到一个行人(除了我们的队员)出现在大街上,两边首层的店铺基本都关着门,只留下一个招牌和联系电话在门外,还有主要分布在这条大路上的公服设施,包括电信营业厅、邮政、供电局等等,都关上了门窗,生锈的铁门仿佛在说明很久没有使用过,窗台上的爬藤植物和掉落的外墙瓷砖隐约中渗透着一股寂静岭的凄凉,除了偶尔经过的几辆汽车和大货车之外,我在这条公路上几乎没看见活动的东西。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死城一样。
后来听镇主任说到,由于这条公路两旁的商铺基本上都是以镇外,即县市中心为目标的供货商,平时不会有很频繁的交易活动,因此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会打开大门做生意。而沿路看似废弃的公服设施,有一部分确实是废弃掉了,而例如邮政和供电局,由于镇上居住的人不多,平日同样不会有太大的服务量,因此在一天之中只会开几个小时,平时关闭的时候,有需要的居民是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来获得服务的,这样来想,死城也不那么死城了。
走过了镇政府,即走过了镇区的一半之外,才慢慢地出现一些杂货店和摩托车修理店,才慢慢开始有了人气。
顺着地图上的指引,走到了在地图上看与这条公路平行的西侧的一条街道上,一拐过转角,慢慢的生活气息伴随着丝丝热风迎面而来。这条街道,与隔壁那条公路不同的是,要窄许多,大概6到8米的样子,而两边的房子也是2到3层,看起来没有公路那么开阔,更重要的是,这条街道两旁的首层商铺,都是以本镇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生活性商业服务业,而这条街道也就是所谓的生活性道路。两边的商铺类型种类丰富,有杂货店、五金店、牙医诊所、药材茶叶店等等,其中数杂货店最多,基本上走两步就是一间杂货店。而店里面的户主也是十分清闲,没有客人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串门到各自的店里面,闲聊,喝茶,带孩子,有客人的时候才会走出来做生意,同样的,因为镇上的人不多,这些商铺的服务量都不太大,也许来买东西的聊着聊着就能跟店主聊上一天。
慢慢地在这条大街上往前走,看到零零散散的摩托车停靠在路边,有些食材被拿出来晒在太阳底下,很多店铺因为天气原因也在外面挂上了幕布隔热(仿佛在镇上的居民都知道大家的店铺在哪里,即使幕布把整个店铺挡住了也不会妨碍到做生意),形形色色的居民在大街上提着大盆小盆穿梭,热风把蝉鸣声与稀碎的吵闹声带到耳边,丰富的生活气息仿佛有颜色一般在这条街道上铺开。
一直往前走,顺着地图走到了村子的尽头,从一条两旁都是房子的街道,走到只有一旁有房子的街道,突然间,一片绿意盎然就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口不大不小的风水塘,风水塘的背后,是一群灰瓦坡屋顶的旧房子。看样子,我是走到了一个村子的入口,而那个布局很整齐的建筑群,应该,是这个村子的祠堂吧。我不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看着眼前这幅由风水塘、民居、倒影、绿树、青山、蓝天、白云构成的画面,看了许久,仿佛已经忘去了刚刚走过来一路看到的2,3层的平房子。
我们顺着风水塘的边上走,逐渐去靠近这个村子。这些看起来破破旧旧的旧民居,看起来也是毫无人气,有些房子貌似还人去楼空,但是它们看起来是多么的精致,也许是因为那经过风雨洗刷已开始泛黄的外墙,也许是那具有闽南特色的屋脊,也许是门前贴着的已破损的对联,所有眼前的以前,好像都在说一个故事,一个藏在赤凤镇区背后的自然村落的历史故事。可能本身我就对这种富有年代感和历史感的老房子很有感情,但好像走进来的每个人,都不禁发出了轻叹。
顺着村子中的小路慢慢往里面摸索,穿过宽宽窄窄的巷子,巷子两旁植物丛生,那些确定已经人去楼空的房子的外墙也剥落下来,大大小小的石块零散堆在路边,屋顶上颜色丰富的爬藤是这里唯一的生气——从走进这个村子开始,感受到了比那条公路上更稀缺的人气。但在房子之间穿梭的时候,能感受到人曾经在这里住过的气息,能想象出他们以前在这里生活的情景,所以看起来不太冷清,在阳光的沐浴下甚至有些温暖,但是多少是有点遗憾——遗憾这么好的一个资源,一个环境,就这样静悄悄地,躺在这里。
其实也许,让它静悄悄地躺在这里本身没有什么不好,让它开发起来,这里的房子未必就是这种味道了,保护呢?这些建筑看起来都不是挂牌的保护建筑,这让我想起了汕头的小公园,都是一些有历史,有年代感,但已经破败、凋落,但是建筑本身就在透露着生气,在我眼中,他们是有生命的,他们代表的是一种历史,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即不想没有人去发现它们的美,没人去认识它们,使用它们,也不想让太多人发现,对这里造成无法回头的破坏。这种心情,在我走出这个村子的时候,还一直怀在心里。
扭头一看,发现已经来到了江边,来到了这幅天水山林的画卷面前,这里多多少少给我一种漓江的感觉,透过树丛看远处的运沙船经过,看天上的云投在山上的阴影,看从岸边伸出江中的用石头铺砌起来的路,看岸边设置的木栈道和停靠的小船。这里,跟镇区真的是同一个地方吗?
眼前的江河,身后的古建筑群,驳岸的木屋小船,这里的旅游资源都有了,离发展旅游业还远吗?
沿着岸边往前走,在一个转角处又遇到了一个惊喜——
这个是在蓝绿画卷里面再加上的一笔重重的红色——这是一座寺庙。它藏在两个堤坝中间的道路上,只是看这个场景还以为来到了哪个偏僻遥远的深山野林中的一处寺庙。寺庙前的围墙同样是大红,边上还有一个葫芦状的化宝炉,这个小小的寺庙确实给这里添加了活力的色彩,这一抹鲜艳的颜色应该能成为这里的特色吧。
顺着村道走回来,看着村路慢慢从原生态变成碎石堆砌,变成石板路再到柏油路面,感受着从自然生态景观回归到的人工景观的变化。
这一路走回来,已经很累了。不仅是体力和天气原因,还有一下子接触到了太多,太多卫星图上读不到的信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想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形容这个小镇吧,不是说这个镇的各样设施很完整,而是说这样一个小镇,它包含的东西有好多,有人工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共存,有鳞次栉比和自然零散的房子的分布,这样小的一个镇,居然有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画面冲撞着,往往让人觉得身处在不同的地方。也许这可以说这个小镇的“分工”很明确,以通行为目的的,以生活为目的的,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这样看起来,其实赤凤镇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资源,至少在旅游和景观资源这方面,它是有一定的潜力的,这种隐世一般的度假生活,总有向往的人在。
我对赤凤镇空间环境的感触太多,一下子不能尽述,从本镇居民的口中获知的情况也许是另一种画面,他们的生活情况是否能跟这里与生俱来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他们的生活愿景在他们心中到底是一片怎样的风景,这都是值得思考的好问题,也许从我感性的角度去看赤凤镇跟现实情况会有些出入,但是至少在表面上看,我眼中的赤凤,就是如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