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顺和园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10月,有42户出资成员,带动农户户。合作社拥有生产基地亩,带动农户种植多亩,是广东省“一村一品”项目承接主体。年4月注册“顺林园”商标,年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服务站(牛哥驿站)。经过6年的发展,合作社发展为集南姜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合作社,年获评广东省示范社。年,合作社销售额达.5万元,带动21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如今,成员从成立时5名增至42名,南姜种植面积从初始90多亩增至多亩。一、为让家乡南姜产业有更好发展而返乡创业饶平县属于省定贫困县,浮山镇石壁村一直以种植水果为主业,但是由于当地的荔枝等水果种植面积不大,上市时间又恰逢周边地区荔枝上市高峰期,农民的果品种植收益一直不高。而当地的另一主业南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产业,饶平县中部乡镇丘陵山地多,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南姜,当地很多村民都尝试过种植南姜。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低,很容易得姜瘟病,姜瘟病一旦产生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当地缺乏生产加工技术和合理的销售渠道支持,因此当地的南姜产业一直效益偏低。这些情况,返乡创业的林汉中一直都看在眼里。他通过考察市场发现南姜的市场需求和综合经济效益要优于荔枝等水果,姜瘟病也不是没可能克服。因此,他下定决心放弃了在珠三角工厂上班赚钱的机会,年返乡开始接过父亲的南姜生产事业。年,针对本地南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林汉中通过深入调研和探索,决定联合其他种植大户成立饶平县顺和园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实施规范化栽培管理,提高产量、质量,统一收购产品,共同开拓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同时,他认为有了大户能人的带领,姜农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增产增收,也有助于合作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二、获得华南农大牛哥驿站技术支持,解决姜瘟病顽疾南姜种植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但受制于姜瘟病的蔓延,南姜种植一度陷入绝境。为解决姜瘟病难题,顺和园姜合作社成立后就积极寻求华南农业大学帮助,成为华南农业大学第1批牛哥驿站成员。华南农业大学为此专门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服务团队对合作社基地的土壤进行了理化性状测定,做了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分析,提取出了姜瘟病的致病菌,找到了致病菌的拮抗菌,为合作社量身定做了一款南姜健康种植的“配方”,姜瘟病由此得到了有效遏制,产业重现盎然生机。在克服姜瘟病的基础上,华南农业大学牛哥驿站技术团队还对生姜种植的技术和服务进行了升级,由技术服务团队升级为全产业链服务团队,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一是前端延伸至脱毒姜苗的生产。在华南农业大学支持下,顺和园姜合作社搜集全国优质姜品种30多个,集中栽培试种,建设30多亩的百姜园,作为繁育脱毒姜种、选育新品种的基地。二是末端延伸至姜工业原料、食品的加工,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南姜粉、姜芽菜等食品研发与试制,力图通过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建立紧密联结机制,带动成员和周边农民发展合作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来自于农民的需求。顺和园姜种植合作社着力探索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合作社内部合作机制。合作社以“靠农、帮农、惠农”为宗旨,为成员提供技术、生产资料及销售等优质服务,并以“五统一”标准进行管理服务,即统一种苗提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商标品牌、统一菌液肥料和统一销售价格,引导姜农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很好提升了合作社南姜的生产品质。健全帮扶带动农户机制。合作社发挥乡村振兴服务站的作用和优势,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发展。与其他合作社、贫困户、周边农户签订协议,为其提供专业化服务,提供脱毒种苗、技术指导,共同攻克姜瘟病,并通过订单收购积极协助解决南姜的销售渠道问题。建立跨社服务合作机制。过去几年,顺和园姜合作社还与宝沉香南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和企业签订协议,建立联动发展机制,通过资金入股、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等,带动其他合作社和成员共同致富。合作社目前拥有共建生产基地多亩。四、开展全产业链运营,推动产社融合发展顺和园姜合作社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农户能力,实现产社融合发展。开展质量安全建设,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推广应用生态绿色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投入品质量管理,要求成员及带动农户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奖优罚劣,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确保合作社每个姜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绝大部分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以销售为引领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合作社在注重生态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场,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为广大姜农解决南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从而促进合作社及农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品牌宣传,增加农户收入。借助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乡村振兴服务站的平台和影响力,通过高校教授专家的宣传推广,合作社“顺林园”商标知名度、美誉度均有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产品销量提升,带动农户增收。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社融合发展。顺和园姜合作社正在申请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SC),建设标准生产线,规范生产工艺加工姜菜,主要有醋姜、豆瓣姜、姜糖、姜茶。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从年开始,合作社积极寻求与华南农业大学深化合作,研发更为丰富的产品种类。潮州市饶平县顺和园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第四期生产基地五、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随着合作社成员增加、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理事会开始意识到成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对于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合作社已建立了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成员大会制度、成员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利润分配制度、无公害姜基地管理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合作社还为每个成员设立了账户,出资额、交易量、交易额、盈余返还及余额均在账户中进行较好体现。目前,合作社理事会由3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会议;监事会由2名监事组成,监事会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会议;成员大会原则上根据工作需要,每年至少召开2次。根据合作社学习制度安排,成员每年需要参加技术培训2次以上,合作社每年都安排理事长及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县各级政府及高校、科研单位组织举办的技能竞赛及业务培训,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团队。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保障。在盈余分配上,合作社盈余的20%用于提取公积金,余下的可分配盈余65%以成员交易量为标准返还给成员,35%按成员出资额比例分配给成员。此外,合作社为有劳动力贫困户及成员提供就业岗位,参与种植基地日常管理,月工资元,挖姜作业每天收入可达元。据统计,年成员增收共.5万元,合作社累计带动本村和外村21户贫困户、85户农户发展南姜产业,使贫困户年均增收元,农户年均增收1.3万元,帮助其他合作社成员年增收共72万元。六、合作社的未来规划合作社在制度建设、创新发展、联农带农方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南姜产业的加工水平及附加值不高、产品销售主要采用线下批发市场等传统模式、电商销售和网上营销能力还偏低等情况。合作社计划寻求与华南农业大学继续进行科技、品种等多维度的合作。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通过财政奖补等方式支持南姜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也将尝试聘请、邀约更多年轻人加盟,提升合作社的网上渠道渗透率,探索更大的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创新发展空间。(作者:邵科;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相关阅读:
卷首语
云帆高张奋力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增刊)
创新服务指导扶持方式推动实现广东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提升组织力带动小农户——广东多措并举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家!广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年)评定名单公示
广东省大埔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情况
广东省罗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情况
广东省高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情况
广东省连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情况
广东省乐昌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情况
广东省陆河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情况
广东省廉江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情况
发展合作经营打造富民产业——广州市白云区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村党组织合作社协同发展整合盘活乡村分散资源——梅州市蕉岭县夫妻树食用菌产业专业合作社
党建扶贫产业兴社——茂名市电白区谭儒种养专业合作社
打造茶旅融合生态村联农带农惠农奔小康——潮州市饶平县奔康种养专业合作社
返乡创业谋发展经营村庄共致富——河源市连平县喜爱多鹰嘴蜜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巾帼标兵返乡创业发展龙门年桔——惠州市均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创新发展思路带动乡亲致富——清远市佛冈县喜莱益肾子种植专业合作社
密切联结机制产业兴社富民——云浮罗定市百事达种养专业合作社
扬合作社之所长破解成员销售困境——广州市从化区悦野果蔬专业合作社
以工业化管理体系打造高山生态产业——韶关乐昌市绿乐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市场化生产公司化管理——茂名市茂南区金优种植专业合作社
规范聚合力创新促发展——韶关乐昌市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
凝心聚力合作共赢创品牌——东莞市新围新荔荔枝农民专业合作社
小小禾花鱼带活中冲村——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冲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
立足资源禀赋实现合作共赢——江门市新会区和瑞农业专业合作社
开创管家式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韶关市曲江区胜意农机专业合作社
点击可查看征订指南
合作社人必读|年《中国农民合作社》和教材订购指南(视频)
关于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