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樟林古港的红头船,清末潮州成为广东第

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73045

本文摘录自图书《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第二章潮汕文化访思录,《第一节清中后期潮州人过番谋生与其重商基因的形成》

七、红头船

潮州人过番,就要有船和港口。我在澄海的樟林古港看到一只缩小版的红头船停泊在河面上,船头还有一对外白内黑的眼睛。据说船头画上眼睛,才不会迷失航道。为了便于管理,从雍正朝开始,官府对国内的船只实行了划分颜色的管理。广东在南,南方属火,所以潮州的船头油红色漆(福建有代表东方的绿头船,“用绿油漆饰,红色勾字”;江苏有代表北方的黑头船,“用青油漆饰,白色勾字”;浙江则有代表西方的白头船,“用白油漆饰,绿色勾字”),并刊刻某省、某州县、某字号等字眼。

潮州的海岸线长,港口众多。饶平柘林湾东侧的柘林港,作为广东与福建交界的粤东第一门户,据载,到乾隆、嘉庆两朝,在这里从事海贩贸易的红头船达三四百艘,大商户有多家。从柘林湾往韩江走,进入东陇义丰溪口之后,红头船便抵达古代潮州第一大港——樟林港。樟林港处于江海交汇处,上行可与韩江中上游至客家地区的淡水河道相连,下行则外通大海。海阳、澄海、饶平、南澳四地船货在此交汇。

樟林港的红头船贸易繁盛于乾隆十二年(年)至咸丰十年(年)汕头开埠之前的一百多年间,此后火力船替代了风力船。最繁荣时,樟林港有数十支红头船远洋船队、数千余艘货轮,港口航线北上直达日本,南下分抵暹罗、印尼等国。

八、广东第二大城

刚开始,潮州人搭乘红头船,乘每年秋季的东北信风出发,顺风一月半可达暹罗,然后等到第二年南风起时,才载着大米等货物返回。后来,潮州商人干脆以潮州为中转地,做起了国内贸易。如每年三四月南风起时,用船装载潮州生产的潮糖和潮蓝(蓝色染料)北上天津、苏州、上海等地出售;然后等到秋天东北风起,顺风带回棉花、色布、药材等回到潮州;接着再带上潮州的夏布、潮烟(主要是大埔、丰顺、嘉应州各县、汀州永定县等客家地区出产的烟叶)和潮州瓷器等货物继续下南洋。而从南洋除了象征性地运回大米外,自然是运回各种外番当地的特产如名贵红木料(至今潮汕和客家人的家里仍流行用红木家具)等货物。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潮州已成为全国蔗糖输出中心。

◎标有潮客各地特产的民国“潮循道”地图

(本文摘录自年3月出版的图书《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汕头日报、潮州日报、梅州日报和揭阳日报先后发文推荐该书)

本书内容已分85节全部摘录发布,更多精彩内容和视频,请搜索《一江潮客情》及序号观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w/12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