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东省最东的沿海城市,素来以有“海滨邹鲁”的潮文化和精致的工艺品闻名于世,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雅号,然而潮州不应该满足于文艺上的成就。
潮州作为一个市级行政单位,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应该有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的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迈向第五个十年的今天,潮州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呢?
一、潮州的经济发展情况
(一)经济数据与分析
潮州的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地区生产总值一直都是平稳增长。在各大产业之中,以陶瓷产业为主,潮州是中国六大瓷都之一。年,潮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人民币。在全省21个市中排名第18位。
如果将潮州历年来的经济发展与全省的经济发展做比较,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
潮州地区生产总值在广东省内的比值
(注数据来源不同经济指数仅供参考潮州的数据来自潮州市政府网广东省的数据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经作者整理)
由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潮州在广东省内的经济分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在金融危机后到年,潮州在广东省内的经济分量呈上升趋势,在年后又开始呈下降趋势,经济增速放缓。
(北极认为,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前后,珠三角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而且意识到经济粗狂式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开始进行经济转型,相对放缓了经济发展速度。)
潮州与中山、东莞一样,是特色产业镇集群的发展模式,在制造业领域,形成了枫溪、凤塘、古巷三镇为核心的陶瓷产业、湘桥区的婚纱产业与电子工业、潮安区彩塘镇的不锈钢产业、庵埠镇和饶平钱东镇的食品工业、饶平南部沿海地区的水族机电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业的发展是以民间投资为主。据潮州市年政府报告,潮州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高达71.9%,虽然民营经济活跃向来是广东经济的特点,但是潮州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比全省水平还高出18.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74%,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这个问题其实说明了政府的投入不足,因为潮州的经济不是大而民营经济活跃,而是小而民营经济活跃。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要实现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等的修建,因为它们将降低运输成本和加强市场联系,为工业化生产规模扩大准备必要的条件,这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此外政府还需为工业化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做好引导作用,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将该理论放在潮州来看,要实现潮州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政府的作用与基础设施建设。
(二)政府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潮州的建设情况,潮州的市域比较小,而且由于潮州长期以来在广东省的边缘地位,政治资源倾斜少,政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没有大型的工业项目落地来促进经济发展。又少有大型国企作为税源支撑,税源薄弱导致税收一直比较少,对很多重大工程建设长期以来有心无力,对经济促进作用有效;早期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过度依赖于侨资,依赖于华侨华人的无私奉献,难以可持续发展。
其次,地方政府的规划意识长期落后,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比较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很多规划也没有坚决贯彻,导致现在城市拓展面临很大问题。
事实上,潮州并不是什么资源都没有,某些资源甚至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只是没有开发好。例如潮州有天然的优良海港,潮州港位于饶平县南部沿海,港阔水深,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毗邻台湾,是广东省内离台湾省最近的海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但是由于缺乏有效规划和开发,长期以来都没有建设好集装箱货运码头,没有疏港铁路经过、没有对接国家高速公路网,也没有与汕头港有效合作,导致潮州外向型的陶瓷产业虽然有旺盛的出口需求,却无法在本地出口,往往要将货拉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深圳,付出了额外的交通费用、税费。
此外,由于没有依托港口发展好船务,本地几乎没有专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企业,浪费作为沿海城市拥有的宝贵资源,也弱化了潮州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生产总值与潮州市交通建设的关系
潮州经济增长相对放缓的这几年,也是潮州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补短板的几年。潮州的财政收入一直很低,不足50亿元,年也才47亿元左右。但是交通建设投入逐年跳跃式增加,5年时间便从11亿剧增至75亿元,超过潮州的财政收入,这得益于广东省从年起实施的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对潮州的财政转移增加,并且潮州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如厦深铁路、高速公路、省道改建等工程大多都是广东省政府出钱。以环潮汕高速公路为例,广东省出了80%的钱,而潮州汕头各出20%。
关于潮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赘述,去年写文章时,一些路线还在规划之中,有一些是北极的猜测,根据最新的资料,北极对潮州的高速公路线路图进行了修订,展示如下。
潮流涌动
韩江与黄冈河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到相关文章)
二、给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做好数据统计与环保工作大力发展好潮州的高等教育事业
潮州年上半年名义经济增长.17亿人民币,率达8.26%,高居全省第二,但是扣除环境保护限产、统计失准等因素后,实际经济增长率仅为5.4%。说明潮州的环保和统计工作做得还不够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的发展,不能牺牲了美好的蓝天。(例如彩塘镇的经济有下滑趋势,是因为潮州近年来加强了对不锈钢产业的环保要求。)
潮州的统计数据也比较零散,信息公开程度和真实性有待提升,不利于科研机构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改善潮州的发展。因此潮州政府必须做好环保和统计工作,接受外界监督。
潮州要把最好的资源提供给科研单位、高等教育机构,千方百计为潮州的高等教育发展注入力量。本人强烈建议将潮州仙洲岛(凤凰洲)的开发空间留给潮州的科研单位与高等教育机构,让风景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的仙洲岛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科技之城,构建主市区和韩东新城之间的智慧走廊,用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资源,吸引高端人才留在潮州,充分释放人才的智慧力量!
(二)加强与兄弟城市的一体化进程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水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没有考虑与周边城市发展的关系,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潮州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新一届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潮州的营商环境有所改善,市域范围扩大,GDP突破一千亿元,年4月,第一财经发布数据,潮州从四线城市晋升为三线城市,成果值得肯定。但是潮州不能自满,潮州目前排在三线城市末流,在城市服务与管理方面,潮州还有很多欠缺。
潮州的潮汕站是一等动车站,坐上动车两个多小时就可直达香港,而且市区离4D级飞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不到二十公里,交通便利,但是潮州一直以小城市自居,虽然随着潮州市区规模的扩大,潮州已经将韩江东岸纳入城市的规划与开发区域,同时如意路以北的潮汕公路、外环西路、新风路等规划中的市区范围内的道路纳入市区路政的养护范围,但是在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仅是小打小闹的县镇级水平,潮、汕、揭的公交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调度的能力,根本无法与其服务的人口规模相匹配,而且这个规模还在拓展之中。
年底,香港西九龙的高铁站开通,潮汕站成为香港通往内陆的五大方向上的站点之一,而且是其中的一个终点站,西九龙站和建设中的广汕铁路—汕汕铁路将进一步加强潮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缩小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将极大地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但是潮汕站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站房规划滞后,公共交通对接落后。
此外,梅汕高铁将于今年下半年竣工,但是潮汕站目前却还无法实现站内转乘。
(修建中的梅汕高铁摄于年12月)
潮汕站于年12月28日投入使用,当初规划时低估了潮汕地区的客运需求,日发送旅客量规划为5千人次,实际上近年来日均发送旅客量达3万人次,高峰时高达6万人次,这种滞后导致潮汕站南站、北站一直处于扩建之后又扩建的怪圈,随着香港西九龙站、汕梅客运线的开通,潮汕站的服务水平又进一步受到挑战。
(规划图来源区域交通系统与城镇系统耦合发展研究——以潮州市域为例[A],游细斌,杨青生,付远方经济地理.12)
潮州市必须依托潮汕站,加大公共交通资源的投入,城市公交车与粤运相结合,在高铁站周边建设起覆盖潮汕揭乃至梅州的公交转运中心,对接好潮汕揭阳机场与各县区中心,同时加强与周边兄弟城市的合作,打破隔阂,做出符合跨越区域公共交通系统应有的服务水平,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序衔接。
潮州崛起的希望在饶平!凤泉湖高新区在湘桥区与饶平的交界处,国家对外一类开放口岸——潮州港也在饶平。但是潮州港的发展多年来基本停滞,没什么存在感,港湾里长期躺着的是小渔船,漂的是鱼箱渔网。没有现代化的潮州港,就无法真正实现潮州的高质量发展。只有实现铁路、高速公路、燃气管道与海港的连接,便捷货物运输,潮州港才能做大做强。近年来,潮州投入4.6亿元,用于潮州港的扩容和修建水工1万吨杂货泊位、2万吨的多用途泊位各1个,并将继续追加投资,用于集装箱码头和相关道路的建设。但是不足5亿元的投入,又能推动潮州港走多远呢?潮州目前的优质的上市公司就只有从陶瓷产业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迎接5G的潮州三环集团,潮州能否依托潮州港,在船务、贸易、服务方面,引进或者培育出一个能让全民受益的支柱型企业呢?而兄弟城市揭阳、汕头也有港口,对标的泉州厦门也有港口,如何处理与这些港口的关系,决定着潮州港的成败。
饶平县是潮州的东大门,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潮州被广东省边缘化,饶平被潮州边缘化,这种边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上,也体现在媒体的报道之上。本人强烈建议潮州的媒体加强对饶平的宣传,甚至要开辟饶平县专栏,保留窗口来宣传饶平,加强饶平在潮州之中的存在感。
在企业服务上,在做大做强潮州的制造业方面,潮州政府还要继续努力。例如潮州的外贸型企业在应对近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时缺少政府的支持,有点力不从心。
(三)严格落实发展规划
潮州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只占35%,主要分布潮州市区和潮安区南部(潮安区在潮州市区以南的部分),因此潮州的制造业基本都聚集在这些地方,大部分的山地不适合进行工业生产,土地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久。
潮州90年代末就开始制定规划,保护耕地,计划城市建设。但是有计划却没有贯彻好,导致现在城市拓展需要拆迁的地方很多,城市规模受阻。因此潮州必须在制作中长期规划之后,严格执行计划的安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