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美食之潮州糜的历史演

脸上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31/5663840.html

信息部分来源:百科

摘要

北宋时期潮州地方先贤吴复古很重视粥的养生作用:"推陈致新,利膈益胃。"潮州人喜欢喝粥,也有旧时生活所迫而不得已的一面。在营养过度的今天,喝粥已成为清肠理胃、修养身体的养生之道了。

潮汕人的征途是远方,归途是家乡。质朴的食物越是能承载家乡的味道,行走于五湖四海,吃遍山珍海味,最是想念的莫过于母亲亲手熬煮的一碗白粥。

潮汕人早晚最爱喝粥,而且必须是白粥。你可能会诧异,白粥有什么好喝的?潮汕的白粥跟广式或其他地区的粥可是有天壤之别。

潮汕的粥,称为“糜”,是介于稀饭和粥之间。用猛火熬煮后的潮汕白粥,需静待到米粒沉淀,上面浮着一层如胶如脂的粥浆,才算大功告成。

潮州"糜"的历史

潮州话中,"粥"叫做"糜",不仅是潮州文化中保留了许多古意,也和潮州白粥的独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吃粥,在我国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史书上说,黄帝烹谷为粥。不过古时更多的写成"糜",到了唐宋,"粥"字菜大行其道,成为这一类食品的通用名称。潮州人超级喜欢喝粥,这一喜好有很长的历史。北宋时期潮州地方先贤吴复古很重视粥的养生作用,说白粥可以"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吴复古是揭阳县蓬州郡人(今属汕头市),和苏东坡一家交好,做过皇帝的老师。

吴复古喝粥养生的理论,在潮州地区影响很大,喝粥的传统也就从那时一直保持了下来。这其中和潮州人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北方人、广府人习惯以干饭充饥,喝粥只是补充,而潮州人则是一日三餐都喝粥,粥水就是他们的主食。这样的饮食习惯也让潮州人对粥的制作穷尽技巧、精益求精,好喝养人的潮州白粥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并发扬光大的。

这是潮州白粥故事里比较正能量的一面。说到潮州人喜欢喝粥,也有旧时生活所迫而不得已的一面。潮州居东南一隅,地少人多,粮食产量低,只好将有限的稻米熬成稀粥度日。简单的道理,一斤米做成干饭,大概也就够一两个劳动力吃的;如果是熬成粥,大概一家人都能吃饱了。做成干饭还要有配菜才可下饭,一般人家负担不起;熬成粥的话就点杂咸就吃的喷喷香了。旧时,养生是有钱人家的事情,对于劳苦大众还是以先吃饱肚子为生存第一要义,没有干饭吃,也只能喝粥了。不过这种过去穷苦人家度日的方法,在鱼虾遍地,猪牛不缺、营养过度的今天,喝粥倒真的成为清肠理胃、修养身体的养生之道了。

潮州"糜"的做法

潮人自古以来每天所吃的粥,与外方人的粥不同,是一种用米较多,煮得较稠而粘的稀饭,潮语称为"糜"。

潮人煮潮州粥很讲究,水米比例按要求下锅,以砂锅或锉锅旺火煮熟。当米煮熟开始爆腰时将锅拿起,隔十多分钟后,便成又粘又香的稀饭--即潮州粥。潮人早餐都是吃白粥,粥的稠稀程度及配吃的菜贫富不同。

潮阳县平原因节省柴草,午餐的粥于煮早餐时一起煮,煮后分为两钵,一为早餐,一为作午餐吃,潮阳人称为"晾糜"。潮州粥如果下油盐及打散的蛋类,称为"卵糜",下猪肉或牛肉,称为"猪肉糜"或"牛肉糜",下鱼片则称为"鱼糜"。如果用糯米煮粥则称为"秫米糜"。无论稠稀的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不会如饭汤那么稀薄,这正是潮州粥的独特之处。

早餐的白粥,潮汕人更讲究搭配各种咸杂(即佐餐小菜),种类也照样能有好几十种。美食家蔡澜先生,还专门因为潮汕人特有的早餐文化,设计出一个名为“百凤朝阳”的早餐盛宴,把潮汕人会吃的所有咸杂,几乎都送到了你面前,让你不用再去踏破铁鞋,挨家寻觅尝试。吃上这样一顿早饭,你有没有种古代皇帝用餐的霸气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w/7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