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全景
本文原刊于《文艺研究》年第9期,责任编辑陈斐,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摘要“数字人文”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浪潮,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数据、平台、团队是数字人文的三大核心要素。古典文学的数字人文研究,既要注重作家、作品和历史地理等系列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库的基础建设,使数据库可以实现语义检索、时空定位、关联生成,又可以统计分析、可视化呈现,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挖掘技术,开展空间分析、时段考察、意象流变、作家作品的接受史和影响史等理论研究。数字人文会给文学研究的范式、方法、视角带来重大影响和变化,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今后的数字人文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人文为本位、技术为辅助、数据为基础、平台为契机、团队为依托,守正出新。
■王兆鹏永晓、京臣,二位好!“数字人文”(digitalhumanities)研究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浪潮,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文艺研究》杂志约咱们三人谈谈数字人文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古典文学研究应用数字人文的前景。这次两位来武汉开会,正好可以好好地交流一下。
一、数字人文的特点与发展历程
■王兆鹏先请永晓介绍一下数字人文。
■郑永晓关于“数字人文”,维基百科中文版的定义是,电脑运算或信息科技与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以合作、跨学科与电脑运算等新方法来进行人文学的研究、教学、出版等学术工作。这只是众多定义中的一种。事实上,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数字人文的持续发展及其开放特性,旧的定义往往很快会被新的定义所取代。
■刘京臣确实,有学者在系统梳理西方数字人文的发展历程后指出,“什么是数字人文”这一题目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写作题材,以至于每年都会有专著面世,可见这一概念很难定义。
■王兆鹏虽然难以定义,但合作、跨学科和电脑运算这三点,应是数字人文的基本特征。
■郑永晓是的。数字人文是从“人文计算”(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