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凤镇白云古寺

摄影:陈俊乾/配图:郑鹏白云古寺探春正月未言迟,雪桂挂青枝。山茶修竹棕榈,佛阁梵音归。幽岭抱,白云依,孤烟垂。有韩江韵,布谷新刍,啄啐同时⑴。注1:小鸟将出,在壳内吮吸,谓之啐,母鸟为助其出同时啮壳,称之为啄。佛家以啄啐同时比喻机缘相投。一一选自陈耿之新著《清音集》一书。作者:陈耿之,潮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赤凤镇北部山区葵山村那里有一座庵寺,名叫白云古寺(又称白云庵),距潮州市区约40公里。今天上午,在朋友陈先生(赤凤镇浮石村人)的陪同下,我们一行驾车沿着弯弯的山路行驶,来到白云古寺。陈先生介绍:从韩江滨公路拐弯到古寺要行8公里左右的山路。铺筑水泥公路以前,这里路面崎岖不平,小车沿路爬坡颠簸前行,泥土粉尘飞扬。车行山路中,如履薄冰,惊心动魄的场景难于忘怀。如今,行驶在平坦的水泥公路上,很舒服。沿途又有“阿弥陀佛(路标)”引导,眨眼间就来到古寺门面.站在寺院门前,放眼仰望,古寺背靠大山,庄严肃穆;面堂风景秀丽,蔚为壮观。陈先生介绍说:三十多年前,这里是一座已废弃的古寺遗址,寺院周边杂草丛生,破落不堪。大约是十多年前吧,寺院曾进行过一次维修,寺院有了较大变化,但感觉上还是原来那不成规模的庵寺。现在整座寺院已初具规模,与以前留下的印象绝然不同。进入寺院,大家第一件事是上香祈福。我上的香是“心香”,心里默念“阿弥陀佛”,虔诚祈祷:佛陀普度众生,度众生得安乐。礼佛毕,寺院一老者热情接待我们,边喝茶边聊天。交谈得知:二千年之后由一位亚姨(现在古寺主持人,今年才正式出家)修路建寺,十多年来主持人确实花了心血,精心筹划白云寺的重修、扩建工作又致力于管理,使古寺焕然一新。老者介绍说:现在每天来这里观光、进寺礼佛的人越来越多,香火不断,信徒啧啧称赞,当地民众也给予大力肯定。这位老者回忆:白云古寺在六十年代时只是中间一厅二房,是东凤镇东一村开荒队的所在地址。记得三十年多前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寺院门口左侧有三块碑石堆放在一起。普查员为了普查需要,把碑文拓片,由县普查队带回县城。现时这三块石碑已嵌入院寺院墙壁各位置中,在山门左侧嵌入的是光绪年间海阳县知判立下的重修碑记。在主殿左侧小门口墙壁立有康熙年间开山三代弟子重修碑石和咸丰年间重修碑石。根据所有碑文记载,白云古寺开山应在明万历年间。按此推测,古寺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在我们即将离开之际,寺院这位老者聊兴未尽,又继续与我们说:白云寺方丈为这一方净土作出的功量不小,以及众信捐资襄建古寺尽微薄之力皆功德无量。我们祈祷白云古寺这佛门舍地再重放异彩,普照四方,庇佑众生,使之不仅是一方清净舍地而且又是一处旅游胜地。(文/陈俊乾)阅读上篇点击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走进赤凤镇,探寻顺德居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hj/6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