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闽南”一词从哪里来呢?根据闽南文化学者的相关研究,“闽南”的最早使用或与泉州、南安有关。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泉州九日山昭惠庙一、韩愈最早提及“闽南”一词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林国平教授《“闽南”小考》一文中的考证,历史文献记载的“闽南”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韩愈(-年)的《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碑文中记载,有一名担任少府监的胡姓官员,死在任上,他的儿子让人从京师向南走了里,到闽南和两越地界,为他铭刻墓碑。原文如下:“少府监胡公者,讳垧,字润博,年七十九,以官卒……(其子)使人自京师南走八千里,至闽南两越之界上,请为公铭,刻之墓碑……”
泉州延福寺从目前牚的史料来看,这是宋代之前的文献中提到“闽南”的仅有一处。看来,历史资料中“闽南”一词的出现,最早很可能是在唐代。
二、韩愈提及“闽南”与泉州人欧阳詹有关
韩愈曾经被“贬潮州刺史”,在“岭南”(现在的广东、广西)当过几年官。虽然韩愈没来过福建,但却有一位福建籍的好朋友——闽南泉州人欧阳詹。
南安凤山文化节《新唐书·韩愈传》说,欧阳詹“与(韩)愈友善”。欧阳詹是泉州晋江市潘湖村人,后来,他跟随祖母迁居南安县高盖山。由于欧阳詹诗名远播,他居住的高盖山被称为诗山,所在的村被称为诗村,连附近的小溪都被称为诗溪。可见,欧阳詹对南安的影响非常大。
欧阳詹是泉州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唐代贞元八年(年),欧阳詹与当时的著名青年文人贾稜、韩愈、崔群等人同榜中了进士,其中贾稜为状元,欧阳詹为榜眼,韩愈为探花。当时的人们热切地称之为“龙虎榜”。
南安凤山文化活动尽管欧阳詹并不是第一个中进士的福建人,但由于他在全国的知名度比较高,所以仍然被后人尊称为“闽文之祖”,甚至连《新唐书·欧阳詹传》都因此而误载,错误地认为福建第一个中进士的是欧阳詹。即所谓:“闽人第进士,自(欧阳)詹始”。
“闽南”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笔下,显然与泉州人欧阳詹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闽南的文化地位开始得到古代中国士大夫的注意,并逐渐加以认可。而在此之前,福建由于长期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常常被中原士人嘲笑“闽人未知学”,藐视之意溢于言表。
南安登台庙三、现代意义上闽南文化研究的开端
专家们一般认为,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现代意义上的闽南文化研究,应该以19世纪20年代算起,至今已经有80年了。这80年大致可以分为发端、发现泉州、发现闽南、发现文化四个阶段。
这一研究的发端,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对泉州古迹和中外海外交通史料的调查为标志,主要事件是年左右,厦门大学国学院的张星烺、陈万里教授和德国人艾锷风教授等人赴泉州考察。
闽南文化活动而闽南文化被赋予明确、鲜明的学科意识,其标志事件是年首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后来,闽南文化研讨会在海峡两岸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与社会影响,现在,大约每隔2年,分别在泉州、漳州、厦门、台北(含金门)、龙岩等地轮流举办,在学术界掀起了闽南文化研究热潮。
四、文史君说
从目前发现的史料看来,历史上“闽南”一词最早出现在韩愈题写的《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中,而韩愈产生“闽南”的概念,很可能与他的好朋友——泉州人欧阳詹有关,当然也就与南安有或多或少的关系。“闽南”一词的出现,直接造就了当代的闽南区域概念和闽南文化圈概念,对中华文化圈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苏基朗著、李润强译:《刺桐梦华录:近世前期闽南的市场经济(-)》,浙江大学出版社年出版。
林国平:《“闽南”小考》,《泉州师范学院“两岸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社会发展”会议论文集》。
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见载于《韩昌黎文集》卷30。
林拓:《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福建文化的地域性考察》,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年出版。
胡沧泽:《海洋中国与福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历史地图集》,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