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筝派传承弘扬的梳理与思考潮州

新年伊始,潮、客、闽三地筝家和焦金海、吴青、赵曼琴、樊蔚慈、沙里晶,何小栋筝全国知名筝家聚首府城潮州,开展了一场以南派古筝为主题的筝乐交流活动。作为一名潮筝传人,我拟重点梳理活动中潮筝部分的所见所闻所思,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家族传承”模式

传统筝乐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筝乐都是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之模式。自曹正教授把古筝带进音乐院校,一批民间筝师进院校,拓宽传统音乐传承之路。可以说,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院传承是目前潮州筝传承的三模式。在这次筝会上,家族传承是一大亮点。

毫无疑问,对于传统筝乐来说,家族传承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因为,作为筝乐传承人的后代,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筝乐文化的熏陶。父辈的言传身教,音乐审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其筝乐风韵的形成和发展。以这次潮州筝会的林毛根先生传人林乔、黄长富先生传人黄冠英、黄楚英、高哲睿先生传人高百坚为例,她(他)们都是由父亲手把手带出来的,在演奏中都深深地打上林家筝、黄家筝、高家筝的烙印。

潮州筝派“李派”传人高哲睿

潮州筝派“洪派”传人张汉斋、林毛根

潮州筝派“李派”传人黄长富

潮州筝派“李派”传人徐涤生

再看这次筝会中备受好评的潮州筝第六代传人陈煜,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其潮州筝主要是得益于潮乐世家的氛围。陈煜的爷爷陈礽槐是著名的潮州扬琴演奏家,琴风典雅,做句简练清净,陈煜更得乃父陈其俊先生的言传身教,其弹奏的《寒鸦戏水》深得其俊君的真传,把陈氏典雅、恬净、细腻、流畅的筝风演绎得十分传神。

家族传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传统筝乐最有效的传承方式。

二、汕头在潮州筝派传承发展中的领头位置

“汕头班”左至右:

陈煜、陈其俊、高百坚、林乔、陈骐、黄楚英、黄冠英、蔡毅

这次筝会,汕头筝家杨礼桐、黄冠英、黄楚英、高百坚、陈其俊、林乔、陈骐、林英苹、蔡毅、陈煜等悉数登场。从现场演奏来看,汕头籍老、中、青筝家演绎了多首潮筝名曲,代表了当前潮州筝演奏的最高水准。梳理”汕头班”形成的筝乐背景,对潮州筝的传承与弘扬有着积极的意义。

潮州筝派传承谱系图

潮汕“三市”区位图

澄海“李派”、潮安“洪派”、潮州府“府城”位置示意图

注:

1.曾经的“潮州”为“潮州府”,潮州府下辖潮州八邑:海阳县(即潮安县)、潮阳县、揭阳县、澄海县、饶平县、普宁县、惠来县、丰顺县、(大埔县)。潮州府府治为潮安县,县治与府治同城,即潮州府“府城”(今属潮州市湘桥区,并非现在的潮州市潮安区)。

2.曾经的“潮州”,为“大潮州”的泛地域概念(潮州府),并不特指具体县市。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潮汕地区”地域概念。(有些行政区划有所调整,划分到了周边行政单位)

3.现今所说的“潮州”地域概念,已经缩小到了如今的地级潮州市。下辖湘桥区、潮安区、枫溪区、饶平县。

潮州筝是一间百年老店,清末明初就形成了以潮安和澄海为主要传承地的洪、李两大派。随着汕头的开埠,潮州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移向汕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汕头公益国乐社成立,洪派第二代传承人张汉斋登陆汕头,是公益社的骨干。三十年代开始汕头育善横街二号公益社三楼开办岭东国乐传授所,张汉斋亲任主任。张汉斋先生在汕头几十年如一日,通过办班、师徒传承等方式,培养了潮筝大师林毛根先生等洪派第三代传人,使洪派潮筝在汕头扎根,开枝、发叶、结果。李派一向以澄海为根据地,黄长富先生、高哲睿先生在澄海,徐涤生先生在汕头,他们在李派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并带出了在中国古筝有影响的第四代筝家,目前也是枝荣叶茂。

珍稀老照片:(公益社《乐剧月刊》第一卷第一号)

这次参加演奏的筝家,就是在汕头这一潮筝沃土成长的一代,他们的潮州筝艺或受父辈、师傅亲传,或受指点,所以在他(她)们的表演中,我们聆听到正宗的潮韵,听到了不同传承人的对前辈筝风个性化的演绎。

传承必有根,根深叶才茂!

三、“丝儒筝团”《锦上添花》与“潮州筝学会筝团(2)”的《大八板》对比

组建筝团,这是目前古筝表演的流行模式。这次筝会,潮州筝派有三个筝团登台亮相。汕头“丝儒筝团”的《锦上添花》和潮州市的潮州筝学会筝团(2)的《大八板》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是因为,此前我在视频看过“丝儒筝团”七人组合的《锦上添花》,也在潮州市《诗韵潮筝》看过陈彦伊女士姐妹俩的筝·琵琶《大八板》,写过评论。这次近距离观看,有些感想,略陈一二。

《锦上添花》的演出,非常成功!这里有三大因素。其一、乐曲改编。《锦上添花》是潮州十大套曲之一。已故的汕头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汕头市歌舞团团长、作曲家郑诗敏将之改编为古筝三重奏。郑先生在不改变潮州筝演奏技法规律和音乐内在表现的前提下,成功融合了摇指,和弦等新技法,使乐曲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丰满,节奏热烈明快,是潮州筝乐经典之作。其二、指导排练老师陈骐,师出名门,近年来潜心研究青少年的潮州筝乐传承,教学有方。其三、四位演奏者在古筝专业学习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又拜潮筝名师,接受潮筝文化的熏陶。观她们的表演,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潮韵纯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郑诗敏先生(己故汕头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汕头市歌舞团团长,作曲家)

再看潮筝学会筝团(2),其演奏的《大八板》与《锦上添花》同为潮州十大套曲之一,但乐曲改编者刻意创新,植入了辜玉斌先生的“快速推奏法”、摇指、刮奏等非传统技法。问题是,这些技法在乐曲进行中被反复穿插其中,一首端庄的、典雅的、流畅的经典曲目被碎片化的处理;左手按音,虽云潮州筝,却是江南韵,令人疑惑这些音韵是否出自洪派潮筝后代之指下?!弱弱的问一句:洪派句法齐整简练、清丽淡雅的筝风那里去了?!

府城潮州,曾经是洪派潮筝的传承地之一,在潮州筝中独树一帜。但是,随着汕头开埠,潮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步移向汕头,洪派传人也纷纷扎根汕头,谋生,传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汕头洪派潮筝传人与根在汕头、澄海的李派潮筝传人一起,携手共进,推动了潮筝更深、更广、更有效的传承、传播与弘扬,使汕头无可争议地成为潮州筝派的主要传承地!

再看府城潮州,有历史,有故事,曾经耀眼,曾经辉煌。但这不能掩盖因历史原因府城洪派传承基地人才断层的事实。近年来,年轻的潮州市筝人从对传统潮筝不屑一顾,贬之为“老潮”,到对潮州筝的自尊与自爱,年9月于潮汕三市率先成立了潮州市潮州筝学会,为府城潮筝的复兴擂响战鼓。又聘请了杨礼桐、黄冠英、黄楚英、高百坚、林乔、陈其俊、林英苹等多名汕头籍的洪、李两派传承人为顾问,这是一个契机!潮州市潮州筝学会应珍惜与汕头市为邻的地利优势,鼓励、组织青、少年筝手步出潮州,与汕头筝家交流、学习、研讨。如此,潮州市的潮州筝整体水平才能得到质的变化和提升。

潮州筝妙在神韵,学贵熏陶。

四、“二将”现象看潮筝的传承观和学术观

府城的潮州筝学会“男丁”济济,蔡振宇和吴晓文是府城“潮筝4f”中的二将。前者是我心目的“府城一哥”,后者系“外籍”加盟,是揭阳市潮筝青年筝手之佼佼者。

蔡振宇先生弹奏的是他的创作曲《湘桥怀古》。创作于年的这首潮州筝曲,通过古桥、月夜、韩江的描写,以景寄情,抒发对湘子桥千年沧桑的遐想和对先贤韩愈的景仰。这次筝会,蔡振宇先生仿细乐编配,古筝、琵琶、洞萧配合默契。蔡兄左手按音细腻多韵,右手弹弦声音饱满,收放自如,赞一个!

吴晓文先生弹奏的活五调《雨溅海棠花》,是潮筝洪派大师林毛根老师的传谱。演出之前,晓文兄特地请了潮筝洪派传人林乔老师对风格、韵味把关,抠细节。在当日演奏中,晓文兄较好地演绎了林氏筝风,受到同仁的好评。

这里,我要向各位透露令我感动的二件小事。全场演出结束后,吴晓文先生走向我身边稍稍问我弹得如何,我告诉他弹得好,尽显林氏筝风,也诚恳地提出“五”音按音稍过的小毛病。在舞台旁我与振宇兄打了个照面,他小声问曰:“百坚老师,我还会摇头晃脑吗?”我会心的一笑,那年,我在《诗韵潮筝印象》一文中写了“与乐曲意境无关的滑稽动作却时或出现。”振宇兄竟对号入座。这次弹奏,他台风端正,琴人合一,既赏心,也悦目。

写到这里,我想到,对于青年筝家而言,我们不要一味捧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筝乐传承人,看到问题,把所见所闻所思说出来,这是对青年筝家的爱护!是对筝乐传承的负责。老实说我与振宇兄曾就学术问题华山论剑,各抒已见,不留情面。但我们恪守学术争鸣的原则,对事不对人,不搞小动作。这是学术研究应秉持的正确态度。

潮州筝会已降下帷幕,感谢潮州市潮州筝学会为同仁提供了南派古筝互相交流、观摩、学习、研讨的平台。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团结团结再团结!我们要为传统尽孝,不让先贤的宝贝在我们这代人丢失或被转基因!

作者:高百坚

年1月17日于羊城(王克寒整理)

高百坚

潮筝演奏家,中医师,潮州筝派第四代传人。

其父为已故潮筝名家,潮州筝派第三代传人,名老中医高哲睿先生。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汕头市音乐家协会理事。

传承古筝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客服

长按此码留住相逢

▼点这里,进入微店!

赞赏

长按







































中科UM-D
白癫疯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ozhouzx.com/czsxx/1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