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费用 http://www.xftobacco.com/m/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于日前再添美名——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现如今,走进狮峰村可以看到绿树荫满径,白墙映青瓦,屋前屋后有小花,整洁的村道,粉刷一新的墙面,还有正能量的宣传图画和标语……谁也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狮峰村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最终使得狮峰村旧貌换新颜。狮峰村的变化,是潮州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潮州坚持稳中求进,下细功夫抓基层、打基础,积极有效推动省委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党建工作硕果累累。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全面开花,基层战斗力提升,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化,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潮州经验。三年积累,厚积薄发。数据显示,潮州市共有82个先进党组织成为示范点、个中间党组织晋级为先进、89个后进党组织实现转化。把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细化为项具体任务,列出全市党的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清单70项,制定组织力提升任务清单16项和规范化建设问题清单14项,梳理各镇(街道)基层党建13项重要指标并实行双月通报。●南方日报见习记者叶彤通讯员潮组宣深入调研出台系列方案措施引路领航“通过党建轻骑队,我们确立了一种指导走访对象的新方式。”党建轻骑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走访过程中,轻骑队队员结合座谈、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和市直行局分管领导、镇(街)一把手、组织委员、组织干事以及老师、律师、医生、企业主、职工等各种群体进行交流沟通,力求摆脱查看文字材料、汇报开会的依赖。何为党建轻骑队?为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潮州市以“大党建+大组织+大调研”形式,打造5支“全科医生式”党建轻骑队,深入各级各领域多个党组织调研,工作内容聚焦党的建设全领域,每周常态化开展调研指导。潮州市在今年修订出台潮州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及办公室工作细则,启动党建办实质性运作,先后召开9次党建办会议,共有近家市直单位参加述职评议。在一年的时间里,坚持把一个会议的工作部署变为市委一年的跟踪督促,变成各级各领域党组织一年的工作落实。每次召开党建办会议前,潮州市委组织部都会派出党建轻骑队,在各个党组织了解党建工作堵点、盲点、亮点……据潮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有了党建轻骑队前期的调研工作,在潮州市委党建办会议上,各参会单位在向党建办汇报党建工作进度时,不能自说自话、自吹自擂,必须全覆盖把党建方方面面纳入汇报内容。除了全市党建办例会,党建轻骑队的调研报告也为制定新一轮三年工作方案、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等提供了重要指导。除此之外,潮州市还出台一系列方案措施,带动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水平,推动基层党建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如以“六清”(任务清结、堵点清通、盲区清亮、问题清零、成绩清扬、功过清盘)为目标,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周研究、月检查、季交流、年考核”的党建工作链条;把实施“头雁”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扩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深化“村书记论坛”做法;印发镇街党校工作指引;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等。精准发力微党建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在湘桥区开元广场便民服务站,不大的空间里摆了两张长长的休息凳,饮水机、插座、共享雨伞应有尽有,不时还可以看到有社区党员志愿者在此设立咨询服务台。这是潮州古城党建“微阵地”之一。日前,由潮州市委组织部主创的“‘微党建’聚起大能量古城区焕发新活力”案例获第七届“粤治—治理能力现代化”年度优秀案例。近年来,潮州市湘桥区以微讲堂、微阵地、微治理、微平台和微实事5个精品化党建微项目为切入口,从细微处精准发力,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古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添加强劲党建推动力和治理新活力。“湘桥古城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不大,承担的功能又特别多。”潮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一开始受场地、位置等条件限制,很多便民利民服务都无法拓展。为此,潮州市湘桥区想方设法将服务窗口前移,陆续在新桥东路、新桥西路、开元广场、西湖墘商圈设立4个以“湘桥党群服务”为主题的便民服务站。在古城沿街开辟出“微阵地”,把党群服务推到人流最多、最显眼的大路旁。随后,湘桥区又注意到近年来发展迅猛,现已遍布古城各个角落的民居客栈。民居客栈具有亲近居民、场地开阔、气氛轻松的优势,如果开展党建活动,既可以解决场地问题,又可以将理论学习融进潮州区域特色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湘桥区迅速以太平街道义兴社区党总支为试点,在相关客栈搭建起理论宣讲“微讲堂”,组织读原文、上党课、百姓宣讲等系列活动。这一接地气的做法深受群众欢迎,成效显著,迅速在古城区各社区党组织推广复制。目前,“微讲堂”已进驻古城区80多家民居客栈,举行主题宣讲多场,把理论学习融进了潮州区域特色,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针对古城旅游热度不断加温带来的治理压力,湘桥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组建起大叔大妈义警巡逻队、义务监督队、文明劝导队等多支古城治理服务队伍,“枫桥经验”得到生动实践。太平街道党工委发动18名退休老人组建起秋晖文明劝导队,终年无休驻点牌坊街,协助街道完成交通管制、铺户监督、卫生清理、纠纷化解等工作,尽心尽力维护古城旅游环境、守护社区平安。同心共建非公企业党建“双同步”生动力走进松发党群活动中心,可以看到该会议室存放有各式各样的党报党刊,党员义务权利、入党誓词、“三会一课”制度等内容规范化上墙。这是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在年投入资金专门建设而成的。该活动中心位于公司办公楼的中心位置,面积有60多平方米,可供党员举办学习活动等。据悉,松发公司是一家集陶瓷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日用瓷器制造商之一。其党支部成立于2年1月,是枫溪区非公企业中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自3年开始创办发行内部刊物《松发人》,在每一期的报刊中开拓党建学习专栏,让党员及时跟党学习,成为企业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创新载体。松发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带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依托党支部成熟的运作模式,松发公司以党建带团建、工会、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和引导企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在企业的青工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与先锋的模范作用。不仅凝聚起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还能引导企业以新思想提升发展新理念、用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动能。近几年来,松发公司党支部凭借自身的党建工作经验多次获奖。支部建设好了,企业发展也越来越好。年,松发公司荣获“中国轻工业陶瓷行业十强企业”,成为潮州又一张特色名片。潮州市凯普生物公司党支部在今年疫情期间积极发挥在生物医药研发优势,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在抗疫一线,党员第一个冲进新冠测试剂盒实验室,打消其他人对病毒的恐惧。短短两天,凯普公司便成功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全面彰显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社会责任。雅士利党支部党员员工带领研发团队,研发3个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该系列的奶粉可以满足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为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提供更好的替代食品。潮州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双同步”工作。数据显示,今年来共推动家民营企业新建立党组织,家“四梁八柱”重点民营企业98.9%成立党组织。全市五类重点企业(包括全国民营企业强、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本地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有党员的家。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家、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家,已单建和联建的合计占比%。有3名以上党员的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占99%。各类民营企业新建党组织数量为68个,包括联合党支部31个,相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头雁”领飞振兴乡村美丽蝶变由弱变强作为潮州市党建示范点和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狮峰村之所以能美丽蝶变,在党组织书记李统伟看来,是源于村里紧抓党建引领,调动村“两委”干部积极性,发挥乡贤的作用,共同治理家园。“要让村民们拆除又脏又臭的猪圈牛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农村基层治理,李统伟有自己的想法。“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旧有牛栏房舍,让下一代有机会了解以前的生活。结合当时正在进行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村‘两委’的党员干部带头清拆,带着规划图挨家挨户地去与群众沟通。”利用自身从事水产养殖业的优势,李统伟借力中山市小榄镇挂钩帮扶和上级“万亩淡水养殖示范区”建设的契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渔业养殖,激发集体经济增长潜力。此外,李统伟以自家淡水养殖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与全镇户贫困户签订合约,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把控产品质量,统一渔产品收购及销售,形成“产业扶贫、增强造血”的扶贫新模式,开创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到年底,李统伟所在的狮峰村48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大雁高飞看头雁。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引领农村发展的“头雁”,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3年来,潮州提出“头雁”工程15条举措,建立“选储育管奖用汰”全链条,进一步规范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和激励。实施学历提升工程,补助名在职“两委”干部和“头雁”储备人选接受学历教育,并打造“第一书记话脱贫”“书记助理谈墩苗”“镇村书记比先进”等十大平台。截至目前,潮州各级各领域已开展多场“书记论坛”,参与人员近3万人次。执行省专项招录办法,拓宽优秀“头雁”进入事业编制、公务员队伍和镇(街道)领导班子的渠道。“头雁”有力有为,引领乡村大发展。这些变化发生在村里,乐在村民心里。村民蔡建英亲身感受了狮峰村从过去脏、乱、差的贫困村变成今日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以前,村里没路、没灯、没环境,现在家家门口小花园,处处都是好风景。”蔡建英感慨道。■帮扶故事叫水坑村从贫困山村到新农村示范村千亩竹林,十里水声。在潮州北部凤凰山区,顺着平坦洁净的柏油路蜿蜒盘山进入叫水坑村,用石块垒成的景观墙映入眼帘,水车悠悠转动。叫水坑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也是潮州市4个自行帮扶村之一,曾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经济落后。近年来通过定点帮扶,叫水坑村突破以往基础设施落后的发展瓶颈,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新农村示范村的华丽转变。据初步统计,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4元,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73元。年初,蔡庆辉来到叫水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单丛茶是村里唯一的支柱产业,当地村民虽然种茶经验丰富,但依旧面临着产值低、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加之村里劳动力流失,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销路不佳。“扶贫工作队首先改造乡村道路,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同时,为茶农引进技能培训,向他们免费发放制茶设备。原本各自摸索的茶农,有了提升品质的方向。产业发展,赋予了叫水坑村造血功能。”蔡庆辉介绍道,“通过做活‘红+绿’两篇文章,按照‘公司+经济联合社+农户’模式,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民变股民,将资源变资产,建立贫困户脱贫的联结机制,实现从‘被动扶’向‘主动兴’转变。”在叫水坑村的文化服务中心刚筹建时,因集体用地不足,为了动员村民们让出土地,扶贫工作队也是煞费苦心。“我们扶贫干部和村干部‘跑脚皮、磨嘴皮’,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后来,包括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林泽程在内的两个党员带头让出自己的茶田,合11户村民之力,年8月终于顺利建成文化服务中心。”蔡庆辉回忆道。潮州近年来强化“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充分运用机关、企业等优势,推动人财物下沉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一方面,潮州市选派名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村、省定贫困村和“红色村”担任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驻村工作队员。另外一方面,安排名选调生和名新入职公务员到村(社区)担任书记助理、“村务助理”,丰富年轻干部基层阅历。从年起,潮州在按照省要求确保配套资金落实,逐年提高经费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增设了村(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养老保险、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经费、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村级书记岗位补贴等4个基层组织工作经费补助项目。在年完成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市管党费和财政渠道累计下拨万元,补助52个小、危、旧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新建、扩建和修缮,撬动各级投入资金多万元对个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开展扩容提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