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于渊,凤舞九天。对华夏子孙来说,龙凤乃吉祥之物。在古代龙凤纹饰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非帝王皇室宗亲等极度尊贵之人不可用。国内有不少地方的别名为龙城,如山西太原、甘肃天水、辽宁朝阳等。有龙城就有凤城,国内别名为凤城的地方也有不少,广东潮州就是其中之一。
潮州,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交界地带,为广东的东部门户。潮州自古是通往福建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潮州的地势北高南低,境内以山地为主。潮州的山区约占其陆地总面积的65%,可用耕地相对较少。北部的莲花山系的凤凰山脉将潮州和梅州分隔开来。正式因为这样的地形,使得莲花山脉之南的潮州与汕头、揭阳、汕尾构成一片独特的区域-潮汕地区。
恶劣的农业环境让潮汕地区的人们形成了重商的特质,潮州商人在历史上鼎鼎大名,潮商曾和晋商、徽商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商帮。相对于晋商和徽商的保守来说,潮商的更具冒险和开拓进取精神。这应该和潮州沿海的地理环境有关,更具开放性,海上贸易比较活跃。
潮州虽然陆地面积只有多平方公里,但是它还有公里的海岸线,二十多个岛礁,和三个较大的海湾:柘林湾、高沙湾和大埕湾。尤其是柘林湾,位置优越而且水深又风平浪静,是个天然良港。潮州拥有优越的港口资源,在清末曾被列强盯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朝签订《天津条约》,其中要求开放的口岸就有潮州。
潮州历史悠久,有史记载的就有三千多年。作为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和粤东地区的文化中心,自明朝起潮州就成为粤东、闽西南、赣东南三地的商品集散地和进出港口。潮州的历史无疑是辉煌的,被称为凤城也可以理解,但是别称为凤城却并非是这个原因。
潮州之名始于隋唐时期,隋开皇十一年(年)设置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命名。潮州别称凤城,据史料所载,最晚始于南宋时期。南宋时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成书于年)中这样描述潮州:“郡名:潮阳、古瀛、凤城(以凤凰山得名)、金城(以是州旧属于金氏)、鳄渚(以鳄鱼名)。”其中非常清楚地记载了潮州别名为凤城的原因:因凤凰山得名。而且根据记载潮州古代还曾经出现过很多鳄鱼。
凤凰山位于潮州城区之北约40公里的凤凰镇,是畲族发源地,主峰凤鸟髻海拔.8米,是潮汕地区第一高峰,素有“潮汕屋脊”之称。传说很久很久之前,曾有凤凰落于此山,故而得名。总之,潮州别称凤城,是因为城北的那座凤凰山。
卫大将军